猗高人兮遁肥,羌欲淡兮心夷。卜居兮何许,山隐隐兮旁围。
朝抚兮孤松,夕采兮秋菊。招白云兮为宾,抱明月兮同宿。
展吾乐兮徜徉,又何必兮空谷。余亦慕兮由、巢,家滋水兮滔滔。
岁晏兮来归,愿与子兮同逍遥。
甄处士访山亭词。唐代。苏天爵。 猗高人兮遁肥,羌欲淡兮心夷。卜居兮何许,山隐隐兮旁围。朝抚兮孤松,夕采兮秋菊。招白云兮为宾,抱明月兮同宿。展吾乐兮徜徉,又何必兮空谷。余亦慕兮由、巢,家滋水兮滔滔。岁晏兮来归,愿与子兮同逍遥。
苏天爵(1294年-1352年),字伯修,号滋溪先生,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元代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苏志道之子,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学,藏书万卷的望族。少从安熙学,为国子学生,得吴澄、虞集、齐履谦先后为之师。延祐四年(1317年)参加国子学生公试,名列第一。释褐授大都路蓟州判官。至正十二年(1352年),江淮红巾军起义,奉命参政江淮行省,总兵于饶、信。卒于军中,年五十九岁。 ...
苏天爵。 苏天爵(1294年-1352年),字伯修,号滋溪先生,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元代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苏志道之子,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学,藏书万卷的望族。少从安熙学,为国子学生,得吴澄、虞集、齐履谦先后为之师。延祐四年(1317年)参加国子学生公试,名列第一。释褐授大都路蓟州判官。至正十二年(1352年),江淮红巾军起义,奉命参政江淮行省,总兵于饶、信。卒于军中,年五十九岁。
宿麻平驿。唐代。顾在镕。 及到怡情处,暂忘登陟劳。青山看不厌,明月坐来高。犬为孤村吠,猿因冷木号。微吟还独酌,多兴忆同袍。
夏日。宋代。陆游。 梅雨初收景气新,太平阡陌乐闲身。陂塘漫漫行秧马,门巷阴阴挂艾人。白葛乌纱称时节,黄鸡绿酒聚比邻。掀髯一笑吾真足,不为无锥更叹贫。
明湖泛舟。清代。德保。 湖影茫茫漾晚秋,烟波无际碧云流。帆从水面亭边落,人在天心镜里游。千里襟怀谁共远,满城风景此全收。官閒更有登山约,遥指峰岚最上头。
寓意漫成。宋代。蔡必荐。 东邻老翁富钜万,每日关门常独饭。西邻少居钱不百,每日开筵延上客。老翁回头问少年,君家宾客何骈阗。少年答曰翁不知,人生许得几何时。翁看日月如流水,牢锁黄金与阿谁。
长笛弄。南北朝。谢庄。 月起悠悠。当轩孤管流。□郁顾慕含羁。含楚复含秋。青苔蔓。荧火飞。骚骚落叶散衣。夜何长。君吹勿近伤。夜长念绵绵。吹伤减人年。
徐州写望。元代。马臻。 三百六十徐州山,骨立天风不受寒。樊侯古冢七抔土,飞沙野蔓斜阳残。舟人指点向余说,侧望淹留寸心切。欲酹清樽吊古祠,衮衮长河流不歇。
送刘子思殿丞宰巫山。宋代。梅尧臣。 千里向巴东,青山不可穷。峡猿初入听,蛮语未全通。暮雪思梁国,朝云识楚宫。吏人衣拜处,嘶马入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