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此生休,遑遑今白头。一年看又尽,数口转多忧。
醉忆山公骑,寒悲季子裘。妻儿重相见,说著也堪羞。
自述二首 其一。唐代。戴良。 事业此生休,遑遑今白头。一年看又尽,数口转多忧。醉忆山公骑,寒悲季子裘。妻儿重相见,说著也堪羞。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倚西风、徘徊骋望,细流淰淰如许。月榭水轩临断岸,落木乱鸦无数。
谁延伫。有两两幽禽、莎径频来去。柳阴深处。看满陂芦苇,一川葭菼,何计可留汝。
摸鱼儿 澄江客舍水亭前有野鹤二日饮啄行潦中余伤其凌霄之质而辱在泥涂词以唁之。清代。陈维崧。 倚西风、徘徊骋望,细流淰淰如许。月榭水轩临断岸,落木乱鸦无数。谁延伫。有两两幽禽、莎径频来去。柳阴深处。看满陂芦苇,一川葭菼,何计可留汝。思前事,处士亭栽梅树。岳阳楼枕湘楚。玉京碧海閒风景,何限吹笙伴侣。时已暮。剩满眼鸡群、哙等为公伍。相怜不语。笑古往今来,事多如此,且听夜窗雨。
夷门曲二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 南堤二月杏花红,北堤高楼红映空。珊瑚宝玦谁家子,系马门前青树中。
柳梢青(怀青山兄,时在东湖)。宋代。赵功可。 一健如仙,东湖烟柳,坐拥吟翁。几许功名,百年身世,相见匆匆。别来三度秋风。怕看见、云间过鸿。酒醒灯寒,更残月落,吾美楼中。
游山。宋代。陆游。 久客喜归舍,况逢秋气新。聊乘行艓子,闲觅住庵人。道士青芒屦,高僧白毛巾。更须苔井水,一为濯京麈。
送汪器之太史赴南京司业。明代。顾清。 汪家兄弟皆奇才,联飞齐上黄金台。驰声东观二十载,一官不调众所猜。朝来忽报除书下,却指南雍问官舍。雁行分飞心万结,聊复对床相慰藉。白楼兄行复情亲,聚首一堂春日温。岂徒文字破落莫,直使风俗还真淳。官河水寒冰欲结,车轮已驾不可脱。试问功名际会难,何似别离情更切。江东山水梦游中,故人更思罗与丰。因君寄语翻作恶,目极江云千万重。
杨秘校秋怀 其二。宋代。宋祁。 凉风飒彫年,遥昔耿多虑。冽冽寒螀鸣,离离客鸿度。之子怀茂器,有志康庶务。未蒙徐乐召,方感董生遇。道局骏愿违,弦絙危响赴。此际怊怅情,偕之岁云暮。
过江陵故宅。明代。余继登。 高门馀故宅,荒径但新萝。巷僻无车马,庭空散绮罗。树残微有叶,池浅不生荷。富贵皆尘土,豪华那足多。
含山令尹章邦基即其所居剜山得石嵌空乃作堂。宋代。王之道。 我闻美玉地所秘,出为世用自有时。譬犹景星与庆云,千载往往一见之。君家玉璧岂无说,凿山得石夸瑰奇。岂惟苍翠实相似,温润清越璠璵姿。细看高广类墙壁,以璧名之故其宜。剜劖不已石无尽,此窟未易窥藩篱。作堂正在佳绝处,下视海岳如城池。钱塘雪浪涌澎湃,天竺烟岫纷参差。君于其间日成趣,长篇短句挥蛟螭。乃知地灵不爱宝,要令景物求新诗。顾我与君无半面,牵帅阿咸难固辞。沽哉沽哉吾与玉,它年相见期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