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饮酒·十二。唐代。陶渊明。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张挚一度入仕途,壮烈气节不入俗。
决意闭门与世绝,终身隐遁不再出。
杨伦归去大泽中,高尚节操在此处。
既一为官便当止,隐去何需再犹豫?
罢了尚有何话说!世俗欺我已很久。
摆脱世上荒谬论,请随我归去隐居。
长公:张挚,字长公,西汉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壮节:壮烈的气节。失时:指失去了从政的时机。
杜门:谓闭门不出。杜,堵塞,断绝。
仲理:指东汉杨伦。高风;高尚的品格、操守。兹:此,这里。
往:去。指出仕。已:止,停。指辞官归隐。狐疑:犹豫不决。
去去:这里有“且罢”、“罢了”的意思。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奚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奚,何。
摆落:摆脱。悠悠谈:指世俗妄议是非的悠谬之谈。余所之:我所去的地方,指隐居。之,往,到。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展先涧谷府君墓 其二。明代。罗洪先。 玄草乌芜后,青山自一丘。善和书遂逸,靖节诔空留。生死同秦腊,悲欢在国谋。黄钟閟大雅,吾道几沈浮。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宋代。陆游。 斯世本无事,古人谁与归?屏除闲尘尾,收拾旧蓑衣。浩浩观空劫,拳拳讼昨非。云开天万里,辽鹤正孤飞。
默坐。清代。缪公恩。 默坐心神静,虚窗片月悬。帘波三尺水,炉篆一痕烟。凉露坠高树,素河明远天。此中清妙境,无隙入尘缘。
哭常权。宋代。刘克庄。 曾佐下风山县里,长官贵重若神明。行香野寺徐方至,白事琴堂久始迎。远递无书悲契阔,老襟有泪怆生平。郎君如玉闻先夭,谁护丹旌问去程。
题情
鸦翎般水鬓似刀裁,水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待不梳妆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钗,一半儿鬅松一半儿歪。书来和泪怕开缄,又不归来空再三,这样病儿谁惯耽?越恁瘦岩岩,一半儿增添一半儿减。将来书信手拈着,灯下姿姿观觑了,两三行字真带草。提起来越心焦,一半儿丝撏一半儿烧!别来宽褪缕金衣,粉悴烟憔减玉肌,泪点儿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仙吕】一半儿。元代。王和卿。 题情鸦翎般水鬓似刀裁,水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待不梳妆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钗,一半儿鬅松一半儿歪。书来和泪怕开缄,又不归来空再三,这样病儿谁惯耽?越恁瘦岩岩,一半儿增添一半儿减。将来书信手拈着,灯下姿姿观觑了,两三行字真带草。提起来越心焦,一半儿丝撏一半儿烧!别来宽褪缕金衣,粉悴烟憔减玉肌,泪点儿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寄张相公。宋代。夏竦。 台司金印护诸侯,冲气均和耐素秋。户牖旧谋方倚重,菟裘前计合迟留。岂同少傅轻辞汉,况有维师永佐周。秉烛家园且行乐,即应重起济川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