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唐代。欧阳修。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歌女歌唱时动作举止从容,落落大方。她的歌声有时高亢嘹亮,经久不息;有时又轻柔圆润,如百琲明珠缠绵不绝。
歌女唇如樱桃,齿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发出的仙音,天上的行云都停留下来了,宴会中满座的与宴者都已如痴如醉。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歌檀敛袂:此句写女子歌唱时的动作。歌檀(tán):边拍檀板边唱歌。敛袂(mèi):卷起衣服袖子。
‘‘缭绕”句:渲染女子歌声清越和悠长,余音绕梁不绝的特点。语出以下二典。
百琲(bèi)明珠:十贯或五百枚珠子为一琲。
樱唇玉齿:唇如樱桃,齿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齿之美。
留往行云: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声之美。
迷魂:被歌声陶醉。醺(xūn):醉。
参考资料:
1、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06,第37-38页
2、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3页
此词是欧阳修的早期作品,应当作于天圣末年西京留守推官任上。
参考资料:
1、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3页
2、(宋)欧阳修著,欧阳修集编年笺注 7,巴蜀书社,2007.12,第213页
此词主要表现歌女高超的歌艺和动听的歌声。
上片“歌檀敛袂”,写的是歌女开始演唱前的动作,她稍稍敛折好衣袖,轻轻拍打下檀板。“缭绕雕梁尘暗起”,这里分别用了传说中两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动梁上灰尘。词人借此突出写这位歌女歌唱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词人又用一比喻写歌声的婉转圆润。“百琲明珠一线穿”,她的歌声就像数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长又圆润。
下片进一步写歌女的演唱艺术之高。她不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为如天上仙乐般的歌声中传达出无限心事,这说明她能巧妙地将美妙的歌声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她是在用心灵歌唱。因此,“满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带几分醉意的客人们也被她动听的歌声感染陶醉了。
词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现了歌声清越而悠长、绕梁不绝、响遏行云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词人不凡的艺术表现技巧。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杂诗。明代。王夫之。 清夕始澄,孤月出林。繁阴绎绎,今我乍歆。昔者驱车,适彼四野。求我友生,赠以瑶斝。昔者乘舟,顺彼中流。解我冲牙,以赠同仇。迢迢南山,崔崔峻峦。暮云群飞,谷风泻湍。阳雁差池,矧彼鹰鹯。余生不再,余命不双。短襟自寒,朔风摇缸。岁暮薇枯,饥谁与同。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九。宋代。杨万里。 报答春光酒一卮,贫中无酒著春欺。作诗细与东风道,未必东风肯要诗。
詶崔五郎中。唐代。李白。 朔云横高天,万里起秋色。壮士心飞扬,落日空叹息。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幸遭圣明时,功业犹未成。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杖策寻英豪,立谈乃知我。崔公生民秀,缅邈青云姿。制作参造化,托讽含神祇。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是时霜飙寒,逸兴临华池。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因得穷欢情,赠我以新诗。又结汗漫期,九垓远相待。举身憩蓬壶,濯足弄沧海。从此凌倒景,一去无时还。朝游明光宫,暮入阊阖关。但得长把袂,何必嵩丘山。
回銮。清代。陈遹声。 回銮喜见旧慈容,烂额焦头俱策庸。辨色仍临垂拱殿,伤心怕听景阳钟。已闻大夏通新使,莫向临春问旧踪。今日东朝亲召对,隔帘涕泣说神宗。
落花七首 其二。清代。赵清瑞。 忆梦梨云抱满怀,东风狼籍委苔阶。芭蕉雨打芳心碎,芍药春残泪眼揩。灯灺闻歌伤子野,色空补恨窘灵娲。维摩榻外难收拾,愁绝香泥印笋鞋。
瑞岩仰老见和复酬前韵七首。宋代。曹勋。 云英两凤跨烟扉,收尽诗才坐翠微。相国题评为携挈,一方莲社似公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