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代。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塔:墓地。
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08
2、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76-277
3、林从龙.古典文学名篇赏析(第二辑).合肥:黄山书社,1983:39-42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湖上寓居杂咏 其二。宋代。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久旱雨后行园。明代。袁凯。 旱云不可沮,丘园生意穷。旨蓄已无遗,何以御吾冬。昊天无终极,玄化沛神功。密云兴四郊,飞雨蔽遥空。涸池既堪荡,长沟复淙蜺。衰茄渐回紫,梨亦高垂红。堤柳更薄阴,汀花还短丛。荒垅爱登陟,平林望青骢。即此已愉悦,固知慰疲农。愧无诗人德,何由歌屡丰。
东篱杂题。宋代。陆游。 昨日一花坼,今朝一草生。深林鸠妇聒,高栋燕巢成。熟果檐间堕,残书枕畔横。庵居澹无事,作意领新晴。
拟古四首 其四。元代。胡奎。 南山青桂枝,奄忽易生蠹。荣悴更相共,去来同旦暮。秦皇与汉武,千载终不悟。为乐当及时,弃置贫与富。
岁暮感怀。明代。徐熥。 年来踪迹叹蹉跎,独向衡门恋薜萝。前路虚名青鬓少,先人遗业白云多。匆匆短晷愁中尽,冉冉浮生梦里过。时事凄凉应莫问,空山相对意如何。
三字令 花朝。近现代。许宝蘅。 风淡淡,日迟迟。草离离。双屐理,一筇支。莫徘徊。追俊赏,趁佳期。吹柳絮,折桃枝。忆年时。人不见,绣帘垂。荡春心,抬泪眼,逐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