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唐代。杜甫。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此诗当作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宋朝黄鹤《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此当是天宝十四载作。《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有云:“王刘美竹润。”王与杨同韵,当有一误。时公在奉先,盖杨设席而会崔也。《长安志》:奉先县西南至京兆府二百四十里。《唐书》:白水县,属左冯翊同州。《汉书·循吏传》:议曹王生谓龚遂曰:“明府且止,愿有所白。”明府本谓太守,唐直属县令矣。此诗以潘陆称杨崔也。桑酒菊枝,九日之事。霜净雾披,九日之景。晚酣留饮,而醉舞差池,其爱客之情至矣。本是杨主崔宾,故潘比杨,陆比崔,坐属杨,来属崔。霜露一联,虽去即景,亦见二君之外肃清而中洞达。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兵火之后家藏坟籍荡然寄居江村欲借书诸公先寄此诗 其一。宋代。王庭圭。 卜筑江村翠岭坳,喜君书室近衡茅。牙签插架几千册,准拟从头借一抄。
送客。宋代。王庭圭。 东门杨柳陌,车骑散林坰。草绿古今道,马嘶长短亭。人归天北阙,光动斗南星。送客何年了,春蘋又满汀。
偶述二首 其二。明代。张元凯。 大鹏何意九霄抟,且学鹪鹩善避丸。纵谓置身高处易,亦知行路古来难。计然不惜千金失,苟变谁怜二卵残。薄禄主恩常自给,高堂无恙劝加餐。
寄昌甫。宋代。韩淲。 章丘死矣章泉老,经月何为不寄诗。世事易教闲里过,古心难以众人知。莫因开径思来往,只合深居叹别离。矗矗灵山终不变,芜城吹角暮云垂。
呈李赣州四首 其一。宋代。赵蕃。 忆昔重湖北,逢人问处州。寄书宁尽达,觅使苦无由。风月无离阔,山川自阻修。那知远游棹,又傍昔年洲。
玉隆宫所藏宋乾道宸翰云壑二字。宋代。虞集。 昔者云归壑,天章自九重。日华常映凤,山气尽成龙。俯仰遗陈迹,高深俨德容。飘然化春雨,结想在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