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唐代。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
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
引:本意为用力拉开弓。这里形容诗人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箸(zhù):筷子。
举:抬。
蹉跎(cuō tuó):不顺利,虚渡光阴。
合被:应该被。合,应该。是与命中注定相符合的应该。例:《说唐全传》:合当归位。
才名:才气与名望。
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表达诗人对刘禹锡的深深理解和真诚劝慰,同时也对其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这首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诗人说: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愤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为此,刘禹锡作了一首酬答诗,即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这句是抱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虽然写诗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达的应该是乐天对刘禹锡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愤恨。虽然说命运不可逆转,但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满朝的官吏和当权者的,抱怨他们不珍惜人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环州通判张殿丞。宋代。梅尧臣。 欲向萧关外,穷阴雪暗沙。碛寒鸿雁少,冰合水泉赊。自有从军乐,应无去国嗟。春风曾不到,吹角寄梅花。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宋代。苏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朝中措(和吴子似)。宋代。韩淲。 春浓人静倦游嬉。烟雨战棠梨。翠径乱红无数,频啼枝上黄鹂。小园流水溅溅处,绿遍谢家池。怨月恨花滋味,泪痕犹染罗衣。
次韵李商隐无题。明代。童轩。 飘飘身世一虚舟,去住还应作远犹。事业有时能破蔡,功名无意愿封留。牛羊落日三山路,鸿雁西风二水秋。怅望不胜频吊古,故乡何日大刀头。
和吴侍郎龙门宝应寺设斋。宋代。宋庠。 阙塞千岩入画图,八关修供柅征车。半斤运泰贤将用,不二门深疾始除。香钵净羞熏宝席,法螺仙曲逗晴虚。从兹定许陪登觉,肯效区区栗里舆。
大雪感怀。宋代。曹彦约。 翻云覆雨纷轻薄,万端不如三白乐。岁事相关国重轻,天意亦知人忖度。前年不雨旱为崇,今年不旱螟为恶。造物与人著力深,一饱年来何落落。宜春先生古君子,撑肠万卷一丘壑。吟哦乍拟柳飞絮,感慨相辉花有萼。商量雪意驰一骑,改变天容翔万鹤。翻思五十乾道年,是非一律无今昨。日月逝矣几丰耗,人物眇然增索寞。吹篪寡唱气欲竭,陟屺何心泪犹阁。再拜珠玑卜来岁,十袭藏之富囊橐。
减字木兰花·气开气止。宋代。沈瀛。 气升气止。引得丹元童子喜。耳里闻风。知是泥丸一窍通。危楼宴酒。不觉黄芽生蕊寿。芽长如何。只觉金花罩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