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席上赋白菊。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
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郁金黄:花名,即金桂,这里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
孤丛:孤独的一丛。
白头翁:诗人自谓。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有感而作,约作于大和九年(835年)。
参考资料:
1、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92-193
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题为“赋白菊”,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是用陪衬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色也就更加显目了。“满”“郁”与“孤”两相对照,白菊更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由于诗人随时留心观察生活,故能迅速从现实生活中来选取材料,作出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一比喻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句“白头翁人少年场”,颇有情趣。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和石解元白莲 其二。宋代。释慧远。 初从莲社泛池塘,摄入群贤鼻观香。粉露已随云雨去,冰姿留得小残妆。
守风杜关塘登岸望月。清代。欧阳述。 篷底饭初罢,小步湖风前。夕照入已尽,夜气来无边。四山静同梦,远水寒生烟。渔镫点遥岸,光与疏星连。稍时月东上,樯影皆西偏。清光似怜客,故驻匡庐巅。此际绿杨城,二分人共妍。以我伫望劳,知彼心旌悬。宵景足凄感,况复别恨牵。徘徊永不寐,风露凉垂肩。远渚萤火没,浅莎虫语联。归舟意悄然,石濑流涓涓。
寄许仲贻。明代。文徵明。 问讯幽人白下踪,若为清世不相容。几回对月思玄度,安得披云见士龙。落日横塘折杨柳,秋风南浦梦芙蓉。相思满目烟波远,吟到新诗手自封。
宿水转寺。宋代。冯山。 殿阁逢僧刹,烟岚泻路隅。径深群柏老,溪转一峰孤。已到身犹耸,才閒气便苏。岩禽知客意,临晓解相呼。
挽东莱先生。宋代。邵度。 雨化三吴士,风行万古书。石渠功不细,凤阁位方虚。梁木何摧地,泉台欲驾舆。来观自燕者,顽懦亦欷嘘。
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唐代。皎然。 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忽值胡雏起,芟夷若乱麻。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迹与空门合,心将世路赊。东田已芜没,南涧益伤嗟。崇替惊人事,凋残感物华。知君过我里,惆怅旧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