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唐代。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此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四载(公元745年),与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同时,可互相参照。仇兆鳌《杜诗详注》:天宝三载三月,白自翰林放归。四载,白在齐州,公与同游历下,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是也。
参考资料:
1、范震威:一个人的史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此诗可分三段,前二段各六句,后段四句收。首段叙写对待李白的交情。共被同行,亲如弟兄。次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还寻”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侍立”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屯云”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末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宿顾城二首(顾城在范县东)。唐代。张直。 绿草展青裀,樾影连春树。茅屋八九家,农器六七具。主人有好怀,搴衣留我住。春酒新泼醅,香美连糟滤。一醉卧花阴,明朝送君去。醉卧夜将半,土底闻鸡啼。惊骇问主人,为我剖荒迷。武汤东伐韦,固君含悲凄。神夺悔悟魄,幻化为石鸡。形骸仅盈寸,咿喔若啁蜺.吾村耕耘叟,多获于锄犁。
翠楼吟 七夕。清代。戴延介。 壁月依弦,琼梭掷锦,星期好逢秋霁。银河低渺渺,又何事离愁兜起。画屏无睡。定细数虬壶,频占鹊喜。天如水。夜深听说,巧云新缀。此际。应笑神仙,几聘钱输了,艳悰迢递。玉箫声渐歇,知伊处瓜筵收未。风前露底。待灵匹年年,绡衣孤倚。湘帘外,晓寒吹雨,滴离人泪。
喜吃烟。宋代。王松。 吃烟恰值禁烟期,身外浮云醉不知。倘得心肠无是物,岂愁面目异当时。藉他戒酒狂言寡,伴我看书引睡迟。若使昔年有莺粟,吴王未必爱西施!
病中绝句八首 其二。宋代。范成大。 溽暑薰天地涌泉,弯跧避湿挂行缠。出门斟酌无忙事,睡过黄梅细雨天。
祖饯三山赵茂实二首 其二。宋代。程公许。 三生岩壑姿,失脚红尘踏。羡君得郡去,胜事踵康乐。云海渺无津,烟霞互开阖。似闻石门藓,犹带屐齿蜡。惜哉荒游误,竟为时论薄。秉谊以事君,奚间暌与合。矧是侯社贵,艰哉保障托。宣室恐渴思,趣归职献纳。我拙念请閒,雁荡恣飞屩。及君留郡斋,为我拂尘榻。
后一夕同庞祖如方止止陶苦子庞毅子亮子罗颢甫颐甫宿亦庵。清代。陈恭尹。 尚满中秋月,微开昨夜云。古墙杉影落,净地佛灯分。坐久须眉见,天空语笑闻。几时还闰八,重得对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