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春王正月。唐代。公羊高。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元年”是什么意思?指君王登位的第一年。“春”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年开始的季节。“王”指的谁?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再说“正月”?因为指的是周王确立的正月。为什么要说周王的正月?是表明大一统,天下都实行王的政令。为什么不说隐公登位?这是成全隐公的心愿。为什么要成全隐公的心愿?隐公打算把国家治好,再把政权还给桓公。为什么要把政权还给桓公?因为桓公年幼而尊贵,隐公年长而卑贱。他兄弟俩身份尊卑的区别很微小,国人并不了解。隐公年长而贤明,诸大夫拥戴他为国君。这时如果隐公辞让,桓公能否登位,还没有把握。即使桓公能够登位,大夫们能否辅佐幼君,也没有把握。所以,隐公登位,全是替桓公着想。隐公年长又贤明,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因为立夫人所生的嫡子为国君,只凭年长,不凭贤明;立媵妾的儿子为国君,只凭尊贵,不凭年长。桓公为什么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尊贵。母亲尊贵,儿子也就尊贵吗?是的。儿子因母亲而尊贵,母亲又因儿子而尊贵。
①元年:指鲁隐公元年。
②文王:周文王。
③曷:为什么。正月:阴历每年第一个月。
④王正月:指周历正月。古时改朝换代即改正朔(正月的第一天)。周历以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
⑤大一统:天下统一。
⑥平国而反之桓:隐公打算平治鲁国后,把政权归还桓公。
⑦隐长而卑、桓幼而贵:桓公的母亲仲子是鲁惠公的夫人。隐公的母亲声子只是随嫁来的姐妹。
⑧扳:拥戴。
⑨適:同“嫡”。
⑩立子:立庶子。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
公羊高。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送别刘子中二首 其一。唐代。王翰。 幽兰抱贞姿,结根岩石中。猗猗汎丛碧,及此春露浓。君子每见取,众草羞与同。当为王者香,扬芳待清风。抚琴起长叹,曲尽情未终。
和张若愚子发秘丞同年见寄二首 其二。宋代。冯山。 意气同归趣,生平几合离。遥怀初得信,相喣似忘机。世态分难合,人情老自知。莫将身徇物,憔悴变须眉。
平原道中。清代。王德爵。 远朝岱岳过城东,驴背吟哦句未工。荞麦花铺残雪白,疏林枣映夕阳红。人烟渐见荒村里,蛩语偏惊客路中。此去平原有公子,人情可与古时同。
秋试后邵子任明府招集风洞山。明代。卢龙云。 桂岭秋高木叶丹,翠微深处共凭阑。风云气壮三江色,乡国怀增九月寒。醉里顿令羁思改,坐来不觉夕阳残。公馀此会应难数,赋笔凭君纪所欢。
送陈子振池州学正。元代。方回。 闻说池阳郡,初能曲突虞。学官如旧否,文选尚存无。鱼蟹江淮聚,桑雨雨露腴。物平仍酒贱,时佩翠微壶。
悲二子聊句。宋代。苏舜元。 有客自远方,来以二子说。穆子病疾初,家事巨细缺。邻人苦其求,翳师久以决。案杯小大空,布被旁午裂。馀喘尚能鼓,老愤知已结。目悽望羊泓,断反谓蝟茁。尤酸击馀生,嗥嘑留永訣。语妻后日计,书策未可徹。教子勤诵读,时命不复说。吾属何流离,众人方草窃。凌子久道路,十口著羁绁。恰旅重江间,正值大饥节。既无裹饭交,疾走继粗粝。又无执饮人,及时沃枯竭。惜哉损天命,痛焉在新絰,帝胡生尔身,世复称其杰。胸伏气万丈,肠贮怨百折。艰难汩风波,鹪顇随霜雪。久仆动龙钟,弱女痴蹩躠。文随寒饿空,道与烟焰灭。魂兮竟何归,去矣不得别。长府岂无财,莫济翳药切。太仓岂无粟,莫解复肠热。天子圣在上,海内清欲澈。伊人胡不官,既死安得活。朝青与暮紫,神喜天不轧。昂国与怒马,门满道不绝。之子苟闲厕,斯民迺贪餮。高亢世弗亲,方严鬼所掣。敢言不足珍,宁免否来齿。思潜泪辄抽,惨旧面成耋。举目此牢落,侧身今鄙媟。箴言耳空虚,险论口{左危右支}。作诗告石梁。聊以慰寒骨。
虞美人 其二。清代。黄钧宰。 别离便也清闲住,最是相逢处。思量往事起新愁,却倚阑干频唤不回头。恼人情绪还怜惜,故意凭肩立。娇嗔偏自远郎怀,笑指画楼西畔,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