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柳枝词。唐代。何希尧。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柳枝词》即《杨柳枝词》,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辞则由诗人创作翻新。借咏柳抒写别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此诗即属此类。
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宋随王刘诞《襄阳曲》云:“朝发襄阳来,暮止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似乎从这诗以后,大堤便成了情郎们寻花问柳的去处,唐人诗中写到大堤,多有此意。如施肩吾《襄阳曲》:“大堤女儿郎莫寻,三三五五结同心。清晨对镜理容色,意欲取郎千万金。”李贺《大堤曲》:“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由此推知,这首《柳枝词》写的,便是大堤女儿在暮春时分送别情人的情景。
由于近水,堤上夹道的杨柳,枝条特别繁茂,丝条垂地,给人以嬝娜娇怯之感。“柳条无力魏王堤”(白居易),写的便是这种情景。“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每逢折柳送别,即使晴天,也不免令人感伤,何况雨雾迷濛,那是要倍增惆怅的。“大堤杨柳雨沉沉”,“沉沉”二字,既直接写雨雾(这不是滂沱大雨,否则不能飞絮)沉沉,又兼关柳枝带雨,显得沉甸甸的。而人的心情沉重,也在景物的映衬下透露出来。送别情人,离恨自深,说“万缕千条惹恨深”,不仅意味着看到那两行象征离别的翠柳,又使愁情加码,还无意中流露出女子因无奈而迁怨于景物的情态,显得娇痴可爱。
但此诗的精彩并不在前两句,三句写分手情景道:“飞絮满天人去远”,意境绝妙。前二句写雨不写风,写柳不写絮,到写“人去远”时,才推出“飞絮满天”的画面,这样便使人事和自然间发生感应关系,其妙类似于“蒙太奇”手法。同时这句包含一隐一显两重意味,明说着“人去也”,而飞絮满天,又暗示“春去也”。宋人王观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名句,句下已有无尽惆怅;而两事同时发生,情何以堪!诗人都说风雪送人,景最凄迷;而“杨花似雪”、“飞絮满天”的景色,更易使人迷乱。“人去远”,是就行者而言;还有一个站在原地未动的人,一任柳絮飞怀扑面,此种神情意态,隐然见于言外。
“东风无力系春心。”结句含蓄藉,耐人寻味。从上句的“飞絮满天”看,这是就自然节物风光而言,谓东风无计留春长驻,春来春去,有其必然性在;从上句的“人去远”看,“春心”二字双关,实指恋情,则此句又意味着爱情未必持久,时间会暗中偷换人心。前一重必然隐射着后一重必然。诗句既针对大堤男女情事,有特定的涵义;又超越这种情事,含有普遍的哲理。
这首诗的诗味浑厚,一句比一句有味,读之如嚼甘饴,其味无穷。
何希尧,分水人,唐代诗人。字唐臣。生卒年不详,唐宪宗时在世。今存诗四首。 ...
何希尧。 何希尧,分水人,唐代诗人。字唐臣。生卒年不详,唐宪宗时在世。今存诗四首。
赠翰林修撰李宾之省祭还长沙。明代。徐贯。 春风动琼岛,玉河泮流澌。诘朝拜休命,得赐湖南归。冠盖纷如云,樽酒相与辞。回首双龙阙,欲行复迟迟。白日昭文绣,青春侍彩衣。殷勤展丘垄,乔梓增光辉。懿哉丹山凤,瑞我明圣时。毋为恋故林,早向朝阳飞。
解佩令 寄张荫庐广榕,用竹垞韵。清代。易顺鼎。 听莺斜巷,试骢软陌,到花前半晌东风尽。烟月昏黄,画一带欢场离恨。个中人可怜双鬓。蛮斋春睡,香湖秋泛,引吟魂梦禅天近。写怨抽恩,莫轻为寻常脂粉。是君家玉田身分。
与子瞻会松江得浪字。宋代。秦观。 松江浩无旁,垂虹跨其上。漫然衔洞庭,领略非一状。怳如陈平野,万马攒穹帐。离离云抹山,窅窅天粘浪。烟中渔唱起,鸟外征帆扬。愈知宇宙宽,斗觉东南壮。太史主文盟,诸豪尽诗将。超摇外形检,语笑供颉顽。{左女右便}娟弃不追,拨剌亦从放。独留三百缸,聊用沃轩旷。
寿知己诞日。明代。区元晋。 岳色低涵榻,潮生远泛杯。景当蓬矢丽,筵对画图开。窈窕朱颜壮,舒徐淑气来。香风吹綵服,春动隔溪莱。
晚春寄友人二首 其二。宋代。唐庚。 满眼芜菁断送春,多情饶病两关身。只知老去人心改,不觉愁来酒盏频。霜鹘空拳知有命,溟鱼竭水恐伤神。丈夫出处端无据,犹欲辞家再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