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普天乐·雨儿飘。唐代。张鸣善。 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雨在飘洒,风在吹扬。地场好梦风惊醒,细雨断人肠。风过梧桐叶,寸点落芭蕉。风雨交加令人增添悲怆,雨和着风卷起阵阵凄凉。风雨让人如何承受?但是它却一定让人承受。它实在难于让人承受啊!
飏:即“扬”,吹动。
“风吹”句:意谓风声打断了好梦。
怎当:怎么禁受得住。当,抵挡。
这是一首抒情曲,题作“愁怀”,但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写环境的凄凉,以自己对风雨的独特感受,来曲折地表达自己内心悲怆的愁怀。此曲以风雨起兴,用复沓手法,交错嵌入“风雨”二字,反复咏叹,语义回环,气势贯注,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作者没有直接写愁,而且似乎说自己正在做着“好梦”,愁是风雨“卷起”的。这种含蓄的写法,令人更感到愁怀的深切难言。全曲每句均以风、雨起头,风、雨排列的次序有所变化,而风雨始终贯穿全篇。这在诗词中是大忌,而在散曲中,却是别具一格的文字体式。这样营造出一种情景交融、一唱三叹的效果,使全曲别有一种音乐的美。
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 ...
张鸣善。 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
病马。明代。卢若腾。 入门作病人,出门骑病马;可堪贫如洗,两病都著哑。我马不能言,主人笔代写;所病病在饥,消瘦剩两踝。无复霜雪蹄,迟迟行其野;感主相怜意,垂鞭不忍打。他人富刍粟,食多恩恐寡;愿守主人贫,忍饥伏枥下。
方母孀节诗为厥子伯苓题。明代。胡应麟。 烨烨新都媛,修蛾粲明珰。十三字君室,十五登君堂。良辰一以醮,中厨奉姑嫜。眷言拂巾席,皓首偕匡床。风波起中路,庭树飞秋霜。青铜掷妆阁,碎裂罗衣裳。剖心慰夫婿,截发藏筐箱。空闺抚弱息,血泪横枯肠。松关白日暮,永夜啼寒螀。抱影三十年,哀哀称未亡。缅怀励高节,泚笔题篇章。他时继黄鹄,万古明天常。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宋代。刘克庄。 造化于微物,生生品汇兹。流萤倏然集,腐草化而为。雨迳陈荄积,寒塘碧色衰。与星斗光彩,助月吐神奇。明灭形无定,枯荣理孰推。莫矜太阳近,会有肃霜时。
答二任。宋代。苏洵。 鲁人贱夫子,鸣丘指东家。当时虽未遇,弟子已如麻。奈何乡闾人,曾不为叹嗟。区区吴越间,间骨不惮遐。羽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蝦。嗟我何足道,穷居出无车。昨者入京洛,文章彼人夸。故旧未肯信,闻之笑呀呀。独有两任子,知我有足嘉,远游苦相念,长篇寄芬葩。我道亦未尔,子得无增加。贫穷已衰老,短发垂髿髿。重禄无意取,思治山中畬。往岁栽苦竹,细密如蒹葭。庭前三小山,本为山中楂。当前凿方池,寒泉照谽谺。玩此可竟日,胡为踏朝衙。何当子来会,酒食相邀遮。愿为久相敬,终始无疵瑕。闲居各无事,数来饮流霞。
游仙一十九首 其十六。宋代。郭祥正。 二景结良匹,曾非尘虑侵。欣欣启皓齿,玉佩扬清音。碧河并绛实,采濯期追寻。言舒意亦散,双好永齐心。
舟宿桃花口。明代。宋讷。 桃花口上有人家,落日孤帆系水涯。客子茶瓶浮蟹眼,渔翁茅屋傍芦花。半船凉月潮生海,两岸秋风浪拍沙。一夜故园归梦好,笑看松菊坐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