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花过雨。唐代。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花经过一场春雨后,渐渐的开放了,燕子从北方飞回到这里因为找不到旧时的巢穴而愁楚。
是谁在边关前线戍守?又是谁在玉楼里莺歌燕舞?假如东飞能吹走侵略的敌人,那就封它做个万户侯吧!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异族(金或蒙古)侵略
侯万户:万户侯。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
李好古。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花犯 冒雾往郴。明代。顾璘。 晓鸡鸣,登车就道,残星尚明灭。水雾山云,偷晓弄阴晴,四望凝结。太阳高起青天上,有光难下彻。更莫论、奇峰佳树,一槩浑遮隔。阳回时候想南园,绿草意欣欣,思换春色。愿净扫,昏霾满、地飞蝴蝶。喜行客、身躯粗拙,请毒瘴、蛮烟休见嚇。三饭外、清心寡欲,任尔天寒热。
次韵王山甫春日出郊探梅。宋代。王之道。 倚竹有佳人,天寒玉肌温。永怀经年别,及此春日暄。幽閒谁与娱,依依映丘樊。计台二三友,才高工拨繁。幕府公事退,联镳邮郊原。城南富卉木,胜处陈家园。东风发萌芽。柳眼暗若昏。昨宵一阵雨,清爽到乾坤。植杖芳划径,系马枯桑根。观梅不忍去,错俎罗金樽。主人笑揖客,徘徊倚朱门。指麾群儿辈,薪水相抚存。邻妇抹红妆,来觇攀篱援。酒酣诗思逸,笔力华旗搴。姜盐芼芜菁,绝胜瓠叶幡。萧然出尘姿,飘飘欲腾掀。桃李分当避,蜂蝶那敢喧。谁能移将归,栽培拥高垣。要令百种花,俯伏争趋奔。不烦频出游,正恐嘲短辕。太簇初应律,飞霙尚翩翩。何妨醉瑶舟,大嚼供炮燔。手撚一枝春,吟笑穷曛暾。可怜廊庙具,沉滞三家村。和羹似不晚,作诗与招魂。
子夜四时歌一十二首 夏歌三首 其四。明代。王廷陈。 珍簟卧当风,四面不施帏。郎呼起同游,待侬著絺衣。
赠别署县吕明府二首 其一。明代。陈国英。 乍出葵阳道,骊歌声未休。山花恋去驾,梅雨送行舟。文治推单父,才名识太丘。明时方汲引,迟汝到皇州。
再和前韵。宋代。蔡戡。 郢客清歌若贯珠,回风妙舞巧难图。漫空片片匀如剪,投隙纷纷密似糊。溪月一钩窥玉镜,江梅千树插冰壶。何人乞我仙家帽,共傲禅床与药炉。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一 歌高祖宣皇帝。魏晋。曹毗。 于赫高祖,德协灵符。应运扰乱,厘整天衢。勋格宇宙,化动八区。肃以典刑,陶以玄珠。神石吐瑞,灵芝自敷。肇基天命,道均唐虞。
题开元寺水阁。唐代。赵嘏。 年来独向此游频,谢氏青山与寺邻。朱槛夜飞溪路雪,碧林晴隔马蹄尘。波穿十里桥连寺,絮压千家柳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