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山,打瓦鼓。
扬平山,撒白雨。
下白雨,取龙女。
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绵州巴歌。唐代。佚名。 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本篇运用各种主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一条瀑布。先写瀑布的来路。在豆子山能听到溪涧里的流水声象打鼓似的,到扬平山就见到流水冲击石块,溅起的水点象下雨一样。由鼓声联想到娶新妇,由下雨联想到龙女,由龙女引出织绢,织出的绢,便是这条瀑布。最后交代瀑布的去向,一半流到罗江县,一半流到玄武县。全诗想象丰富,用的比喻非常质朴,表现出民歌独特的风趣。
...
佚名。
次韵陈敬初答虞清二子雨中见寄绝句(六首)。元代。钱逵。 积雨孤村水满堤,杏花零乱落春泥。草堂近在桥东路,只借丹丘处士栖。
题王主簿江山别图意。明代。梁兰。 秪囊一孤桐,翩翩下轻舟。供帐俱不烦,官满莫可留。四山无改色,中坻有回流。幸哉许重来,尔民乐斯丘。
同许从道登琼翠阁。宋代。刘过。 清潭石洞游俱偏,最后来寻此阁遨。树木满林成芘荫,溪山围县恰周遭。结交有味贫何害,薄酒虽村饮亦豪。明日重阳吾未去,更於何处可登高。
携妓乐游张山人园。宋代。苏轼。 大杏金黄小麦熟,堕巢乳鹊拳新竹。故将俗物恼幽人,细马红妆满山谷。提壶劝酒意虽重,杜鹃催归声更速。酒阑人散却关门,寂历斜阳挂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