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唐代。佚名。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
诜(shēn 身)诜:同莘莘,众多貌。
振振(zhēn真 古音):茂盛的样子。
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揖揖(yī):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
蛰(zhé哲)蛰:多,聚集。
参考资料:
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2页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螽斯》即体现了当时人们多子多福的思想和对这方面的祈祷。
参考资料:
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41-42页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如果说,“宜尔子孙”的三致其辞,使诗旨显豁明朗;那么,六组叠词的巧妙运用,则使全篇韵味无穷。《诗经》运用叠词颇为寻常,而《螽斯》的独特魅力在于: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隔句联用,音韵铿锵,造成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同时,诗章结构并列,六词意有差别,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由此看来,方氏的评语似可改为:诗虽平说,平中暗含波折;六字炼得甚新,诗意表达圆足。另外,在朱熹《诗集传》中,《螽斯》是比体首篇,故用以释比。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关于诗旨,《毛诗序》云:“《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点出了诗的主旨,但拖了一个经学的尾巴。朱熹《诗集传》承毛氏之说。还作了“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的发挥,没有贯彻其“《诗》作诗读”的主张。对此,姚际恒一并认为“附会无理”(《诗经通论》);方玉润进而指出:诗人措词“仅借螽斯为比,未尝显颂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读者细咏诗词,当能得诸言外”(《诗经原始》)。确实不可泥求经传,而应就诗论诗。
体会意象,细味诗语,先民颂祝多子多孙的诗旨,显豁而明朗。就意象而言,飞蝗产卵孵化的若虫极多,年生两代或三代,真可谓是宜子的动物。诗篇正以此作比,寄兴于物,即物寓情;“子孙众多,言若螽斯”,即此之谓。就诗语而言,“宜尔子孙”的“宜”,有“多”的含义;而六组叠词,除“薨薨”外,均有形容群聚众多之意。易辞复唱,用墨如泼,正因心愿强烈。“子孙”,是生命的延续,晚年的慰藉,家族的希望。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尧舜之世已深入民心。《庄子·天地》篇有“华封人三祝”的记载:尧去华地巡视,守疆人对这位“圣人”充满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寿、富、多男子”。而再三颂祝“宜尔子孙”的《螽斯》,正是先民这一观念诗意地热烈抒发。
就诗篇编排而言,前篇《国风·周南·樛木》祝贺新婚幸福,此篇继而祈颂多生贵子,不仅顺理成章,或恐正是编者苦心所系。
...
佚名。
福星载道海壖东,千里欣乘破浪风。地报偏灾移使节,士逢元礼仰宗工。
种桑有术忠宣相,放赈因时富郑公。陋习革除施化导,从兹澎岛庆年丰。
壬辰1832春捧檄来澎随同芸皋先生观察查办抚恤蒙赐书画联扇赋诗申谢 其一。清代。施澹人。 福星载道海壖东,千里欣乘破浪风。地报偏灾移使节,士逢元礼仰宗工。种桑有术忠宣相,放赈因时富郑公。陋习革除施化导,从兹澎岛庆年丰。
满江红 游张公洞。清代。陈维岱。 移此山来,是当日愚公夸父。还疑请五丁力士,凿成紫府。曲蹬崎岖犹可入,悬崖逼仄真难度。只洞中蝙蝠共飞攀,羊肠路。石洼者,形如釜。石突者,形如鼓。更左拿右攫,狰龙狞虎。仙去已无黄鹤到,人来尚忆青鸾舞。渐云迷丹灶日西斜,催归步。
偈六十三首。宋代。释道宁。 春风习习,春日熙熙。鸟啼东岭上,花发树南枝。园林并紫陌,赏玩颇相宜。行人半醉半醒,游客似憨似痴。或歌或舞,或笑或悲。头头尽是吾家事,处处全彰妙总持。因甚把住,特地生疑。辜他古德,努力披陈。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
初夏幽居四首 其二。宋代。陆游。 虚堂一幅接䍦巾,竹树森疏夏令新。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寒龟不食犹能寿,弊帚何施亦自珍。枕簟北窗宁有厌,小山终日对嶙峋。
万竹乃竹洲曾孙也万竹子常新恩弃儒於乾明入。宋代。杨公远。 洲上檀栾竹万竿,此君得所一般般。根虽易地终无异,操直参天也不难。冠借皮为疑斗灿,杖凭枝作觉龙寒。步虚词罢幽閒处,好勘黄庭悟寸丹。
送萧以台使秦兼归省。明代。余继登。 君家仲氏昔校文,蹑履曾凌华岳云。华山道士久云卧,月明彷佛挹清芬。君今持节秦中去,此去经行华岳路。白社原分大国茅,青骢遥度长安树。华下王生心相知,燕市曾为华岳期。携手应知能汗漫,振衣宁复畏嵚巇。玉女盆头香雾缈,仙人掌上祥烟绕。崒嵂谁誇众岳雄,顾瞻顿觉三秦小。羡君兄弟真壮游,洞天福地足夷犹。应有新诗纪胜迹,风雨夜夜山灵愁。金马嗟予久寂寞,关门虚负王生约。自怜斥鴳本卑栖,何以大鹏游寥廓。太华削成势独尊,诸峰罗列似儿孙。遥望乡关杳何在,汉江亲舍白云屯。十丈莲花如船藕,昔日灵根今在否。君携几片为亲寿,令亲寿比华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