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登盘山绝顶。唐代。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北国秋末,霜天晓角,草木似乎都为之震惊悲哀。盘山顶上云头相对升起,石门也好像敞开了。
在北风中喝着边地的薄酒也没能喝醉,无数的寒鸦,在风扫落叶中纷纷飞来。
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情愿终生到老戍守边疆。
对有功的名将应刻石勒铭,谁有这样的资格呢?只有像名将李广、李靖这样制止外敌入侵的英雄,才配享有这种荣誉。
盘山:小名,又名盘龙山,在蓟县西北。
角:古时军中的一种乐器。
石门开:两峰对峙,中间如开着的石门。
虏(lǔ)酒(边酒):边塞地区少数民族酿制的酒。
玄戈(雕戈):铁戈,泛指兵器。
老边才:终生守边的将士。
吾谁与:谁是我取法的榜样。
舞剑台:盘山上有李靖舞剑台。
参考资料:
1、丁国成,迟乃义.中华诗歌精萃下: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11:1689
2、迟赵俄.古诗百首赏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08:194
该首诗大致作于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前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荡平倭患之后,北调京师,总理蓟州、昌平、保定练兵事务。后任总兵,镇守蓟门,积极修防备战,严明军纪,屡次击败来犯之敌。戚继光于南方平定倭寇之患后,在蓟州守边时便写下了该首诗 。
参考资料:
1、傅德岷.中国华诗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01:197-198
诗篇前四句写山上景色。诗人登上盘山之巅,耳边传来军营之中的声声号角回荡在山间,漫山的草木为之肃然。望着那山头上的片片白云,隐约显现出对峙的山峰,犹如洞开的石门巍然屹立。飒飒北风徐徐吹来,送来边地醇美的酒香。这酒再香,也不会使诗人陶醉,而使诗人为之倾倒的是那片片的落叶,无数的归鸦,深秋的景色,壮丽的山河。
诗篇后四句抒情壮志。作为一个将领,要如何来保卫这大好的河山。诗人立下誓愿,只要紧握手中的武器,制止外敌的进扰,即使是白发苍苍守边到老,也就了却他赤胆忠心报效国家的意愿。前人在山上刻石留名的人不少,其中最值得作者称赞的是唐初名将李靖,他一生征战南北为困立功,后人为纪念他,在山上筑有舞创台,他是作者效法的榜样。
全诗写情抒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自然得体。诗人用“霜角”、“朔风”、“落叶”、“归鸦”等词,描绘出深秋的景色,静中有动,声色俱存,衬托出边境晏然的一派和平景象。“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是全诗的传神之笔,也是为后诗传诵的名句绝唱。当时诗人正直年富力强,施展抱负的时候,登高远望,心旷神怡,万物容于胸中,欣然命笔于纸上,故表现在诗篇中境意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读来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使人奋发向上。诗人虽身为武将,但在这首诗里,反映了他在文学方面的诗艺造诣。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松。唐代。卢士衡。 云外千寻好性灵,伴杉陪柏事孤贞。招呼暑气终无分,应和凉风别有声。细雨洒时花旋落,道人食处叶重生。如逢郢匠垂搜采,为栋为梁力不轻。
送程孟阳游楚中。明代。李流芳。 我昨劝君为楚游,喜君翻然即掉头。今日置酒与君别,见君行色我始愁。平生心知两莫逆,人言君痴我亦癖。村扉城郭嫌疏索,那能别此长为客。去年送我扬子湄,焦山落日江逶迤。岂意今年复送君,楚云湘水劳相思。君家书阁秋山中,千山万山松入风。我亦买山梅花里,诛茅卜邻期子同。惜哉此意不得遂,连年飘泊徒西东。人生万事常相左,饥来驱人欲谁那。君今新得贤主人,相将且拽寒江柁。江月山花远趁君,诗囊画本留贻我。
放练社。清代。宋永清。 皂盖临放练,追陪此地游。虽无王粲赋,不作虞卿愁。雁断天涯路,旌悬海外楼。坐谈人世险,新月控吴钩。
江月初低碧溪沈,绿钱春锁画堂深。依微灯影摇悲角,萧瑟风弦动玉琴。
望远楼台初见雁,绕行庭树猛惊禽。清溪夜夜流呜咽,未抵人间长恨心。
过江宁督署感晋阳君旧妆楼题印心书屋壁 其二。清代。曾广钧。 江月初低碧溪沈,绿钱春锁画堂深。依微灯影摇悲角,萧瑟风弦动玉琴。望远楼台初见雁,绕行庭树猛惊禽。清溪夜夜流呜咽,未抵人间长恨心。
游仙都观五首。宋代。吴芾。 人已乘龙去不还,尚余双鹤不知年。坐来顿觉尘寰隔,始信壶中别有天。
临江仙 暨阳道中。清代。任曾贻。 断雁西风古驿,暮烟落日荒城。乍来江馆驻宵程。砧声今夜月,灯影昔年情。拂晓片帆欲去,一川流水泠泠。蜻蛉如叶划波轻。乱愁高下树,飞梦短长亭。
登嵩山十首 法华岩。宋代。苏辙。 飞桥走岩居,茅屋今已破。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独卧。秋风高鸟入,夜月寒猿过。自非心已灰,静极生悲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