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诗。唐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
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啊!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依韵酬毋湜推官。宋代。范仲淹。 圣门非入室,文阵敢争盟。不意栖云阁,何才隶月卿。珍群怜未至,霄鹗引修程。直舍有仙味,秘庭无俗声。午阴宫树绿,宵刻禁锺清。奉製歌三秀,称觞听六英。恩辉孤易感,交结淡难成。新发鉴中改,旧山天际横。缨思渔父濯,春伴隼旟行。桃浪观秦塞,薰风省舜城。几多兴废迹,重叠古今情。进退思先觉,蹉跎畏后生。见诒如美衮,欲报管英琼。净揖澄江练,高窥抉露茎。复惊闻正始,终仰辅登闳。好励图南志,翱翔览四瀛。
减字木兰花。宋代。陈三聘。 东篱黄菊。细捻香枝人事熟。少缓芳尊。且醉侬家麹米春。老人斋戒。底事新来移角带。归梦相关。明月松江万顷宽。
见雪。宋代。裘万顷。 玄冥当语谁,饷我一檐雪。吾庐本来静,得此更清绝。遥怜北海上,往往已盈尺。齧毡人在否,毋凌汉臣节。
高邮送弟遇北游。唐代。刘商。 门临楚国舟船路,易见行人易别离。今日送君心最恨,孤帆水下又风吹。
凤。宋代。韩琦。 破卵应难至,闻韶定有仪。去同君子道,来协圣人期。苑竹多成实,宫梧几换枝。何时天阁上,巢可俯而窥。
喜犹子秉瑛乡试报捷。清代。戴亨。 夜眠不能寐,起视天未明。少顷闻报录,云有瑛侄名。听言色忽变,失喜心若惊。欢呼旋默坐,呜咽泣有声。妻孥怪趋问,不自得其情。呼瑛执其手,双泪流纵横。自尔丧尔亲,尔年甫弱龄。万苦至今日,我语尔谛听。尔祖隶辽东,家室久飘零。年老望儿孝,赤手空经营。尔父真克家,助我如鹡鸰。我后捷南宫,三载留燕京。独任力不支,亲重身命轻。兼之教尔辈,冀望兴门庭。积劳成沈疴,奄逝尔伶俜。平生旧相识,生死不渝盟。况是同怀子,岂不当力承。伯母虽若母,唯恐异所生。保护常自任,时与共寝兴。梦中啼索父,感我同悲鸣。携尔至河间,教育堪自凭。岂意岁奇凶,饿殍填沟塍。旋即得凶问,我父耄倦勤。举室陷危地,肝肠碎裂崩。众口且莫保,安顾膝前婴。此境逾三年,万死势甫平。继复屡遭难,延师力不能。朝夕自训迪,提命尔能聆。为长心愈苦,梦寐无时宁。惧我年就衰,不获见尔成。尔今幸举乡,天地非无情。聊足谢吾责,亦慰尔父灵。尔其重勉旃,慎勿隳厥行。语罢命杯酌,欢饮浊复清。颓然忽大醉,懵然天已暝。
横吹曲辞。折杨柳。唐代。韦承庆。 万里边城地,三春杨柳节。叶似镜中眉,花如关外雪。征人远乡思,倡妇高楼别。不忍掷年华,含情寄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