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春夜泊江口小饮。明代。阮大铖。 向夜江烟定,春星次第开。沙明潮月吐,风善树香来。炊击渔航火,酤安野市醅。闲心兼静侣,鸥鸟尔何猜。
登龙瑞观北岩。唐代。方干。 纵目下看浮世事,方知峭崿与天通。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促韵寒钟催落照,斜行白鸟入遥空。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
石鼓歌。明代。黄辉。 成均桥门列者石,相传周宣员猎迹。蓊勃时时云气生,倒薤依微破苔隙。仿佛娲皇五色堕,错落星辰尚堪摘。此石阅人人递喜,昌黎先生好尤癖。可怜光价绝鼎钟,霜草风沙无怜惜。元和到今复几岁,流落尤能脱臼珣。金绳断钮玉柯迸,蝉榻何繇见光泽。孔子删诗偶遗漏,不缘片碣谁搜索。或疑成后蒐岐阳,椒举之言具楚籍。车攻即类宣王诗,四牡东徂岂西适。周家蒐苗世有事,平岐騕雒定何择。大篆分明史籀手,诅楚卑卑其能役。况复李斯七日叹,弱骨今犹相碣峄。此书穆满当伯仲,争令支孽掩宗孽。宇文偏陋复安取,一笑竖儒揣量窄。甄丰奇字诚辱收,六体粗堪证今昔。位置何须争甲癸,参差枉自疑君帛。从教缺剥费摩挲,古意居然存耆硕。显晦随人亦有时,一出雍凉几为客。小雅终存王者气,夜夜精光岌相射。护持岂为耽奇字,想像中兴在明辟。方今太平无一事,风雅褭蕤孰捃摭。但令梦寐到成宣,只字犹堪动心魄。老生更访吉日碑,剔尽昆仑亦何益。呜呼!石鼓歌成谁献闻,槐市阴阴土花碧。
追和李太白姑熟十咏 其九 灵墟山。宋代。郭祥正。 仙人赴金阙,灵墟蹑高路。空见白云飞,想乘黄鹤去。月冷步虚坛,苔深炼丹处。尘寰欲何为,光阴等閒度。
寄陈柱尊 乙卯。近现代。冯振。 君本岑寂士,我亦清閒人。孜孜岂为利,戚戚非畏贫。虽存救世念,何尝忘隐沦。志同愿亦等,莫逆相交亲。谓言学成日,与世同一新。然后赋归来,相将干白云。肆志山水间,麋鹿以为群。得失不复知,理乱非所闻。放浪形骸外,惟有酒一尊。君已得所愿,我犹牵俗尘。出处类参商,言笑难为因。宇宙为蘧芦,万里犹比邻。何必同一室,然后尽殷勤。瑟瑟生悲风,惨惨兴愁云。弱肉强之食,一屈难再伸。纵有桃源地,宁能避暴秦。岂宜慕原宪,方当效终军。閒居非今日,盍共拯斯民。功成归田去,长揖当途人。
咸淳壬申六月不暑。宋代。徐经孙。 常年六月六,暑气何其酷。犬有吐舌烦,猫得负背燠。今日胡不然,萧然凉气足。阳乌潜其辉,小雨时霢霂。重袂犹未温,浴了肌起粟。老病固宜然,壮者亦不浴。短至未及间,秋阴如许毒。本朝王火德,德与尧运续。文明耀四海,年世不待卜。吾君乾六龙,刚健粹如玉。吾相泰九二,夬夬出苋陆。君臣德既同,讵有此阴伏。吾闻氛气恶,杀气盛西北。襄城既失守,生灵烂鱼肉。匹夫尚怀忧,知此妄屠戮。臣固告上天,忍泪不敢哭。愿言扫阴邪,日月舜耳目。中国盛阳明,从今调玉烛。
夜四鼓睡觉起行檐间观新作南篱。宋代。陆游。 星斗阑干天宇清,起披短褐绕廊行。叶声飒飒飞霜重,篱影疏疏落月明。沙冷断鸿投别浦,风高残漏下孤城。衰迟自笑情犹在,一首新诗取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