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天气似江南,閒倚高楼酒半酣。尽借前山作屏障,更烦佳雪洗烟岚。
雪后见山楼。唐代。刘敞。 春寒天气似江南,閒倚高楼酒半酣。尽借前山作屏障,更烦佳雪洗烟岚。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刘敞。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燕台一别几经秋,兄弟天涯尚黑头。音信漫凭天外雁,行藏都付水中鸥。
梁园才子如君几,南国佳人不可求。二十四桥明月好,不知今夜共谁游。
梁大煦来自白下因言道逢倪武双致询出其扇头次韵诗次之。明代。孙传庭。 燕台一别几经秋,兄弟天涯尚黑头。音信漫凭天外雁,行藏都付水中鸥。梁园才子如君几,南国佳人不可求。二十四桥明月好,不知今夜共谁游。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太史公自序。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宋代。黄庭坚。 宫槐弄黄黄,莲叶绿婉婉。时同二三友,竹轩凉夏晚。驾言都城南,以望征车返。何知苦淹回,及此秋景短。愁思令人瘦,举目道路远。西风脱一叶,荐士闻乡选。简书催渡河,宾客不得展。亲忧对萱丛,妇病废巾盥。言趋厌次城,鞭马倦长阪。枣林蔽天日,交阴不容繖。仰看实离离,忆见花纂纂。异乡怀节物,不共斟酒盏。举场下马入,深锁严龠管。诸生所程书,捃束若稭秆。蜜灯坐回环,丹砚精料柬。披榛拔芝兰,断石收琰琬。纷争一日事,声实溷端窾。天球或弃遗,斗筲尚何算。西归到官舍,尘土昏案版。寒窗穿碧疏,润础闹苍藓。诗书鹊巢翻,帷幔蛛丝罥。果知兄未来,光阴坐晼晚。昨蒙叔父报,亦叹音书简。薄言使事重,激切被天遣。逋流一方病,责任媲和扁。咨询怀靡及,不遑暇息偃。嚼冰进糜餐,冲雪踏层巘。严霜八月飞,貂狐无余暖。念嗟叔母刘,穷年寄甥馆。尚怜公初黠,诱掖到昭宛。庭坚薄才资,行又出町疃。浮云与世疏,短绠及道浅。匠伯首暂回,大樗终偃蹇。学宫尸廪入,奉养阙丰腆。学徒日新闻,孤陋犹旧典。小材渠困我,持斲问轮扁。大材我屈渠,越鸡当鹄卵。未能引分去,恋禄幸苟免。平生报一饱,从事极黾勉。岂如不见收,放身就闲散。思伯卧江南,无心趣轩冕。庞翁迹颇亲,黄蘖门屡款。斋余佛饭香,茶沸甘露满。逢人问进退,余事寄一莞。仲父挟高才,甘为沟中断。青黄可牺樽,荐庙配瑚琏。季父有逸兴,未尝入都辇。临流呼钓船,拂石弄琴阮。雍容从朋交,林下追游衍。田园虽足乐,及时思还返。阴寒木鸣条,望损倚门眼。南枝喜鸣鹊,尺素托黄犬。又以窀穸留,归期指姑洗。寄声问僧护,儿发可以绾。妙言对宾客,称渠万金产。尔来弄笔砚,墨水恶翻建。大字如栖鸦,已不作肥软。鲁论未彻章,正苦诸叔嬾。新诗开累纸,欲罢不能卷。远怀托孤高,别思盈缱绻。秋月明夜潮,柘浆冻金碗。疏杵韵寒砧,幽泉流翠笕。吟哦口垂涎,嚼味有余隽。传示同好人,我家东床坦。风烟意气生,挥毫写藤茧。猎山穷鹑鴽,罩海极虾蚬。银钩乱眼膜,嘉句渥肺脘。且言伯在野,朋友必推挽。五泰列清庙,圣绪今皇缵。真儒运斗枢,道化迪天显。朝论惜才难,逸民大搜猕。岂闻任方物,包贡遗羽簳。招车必翘趐,前席思謇謇。王甥欲好怀,高意恐难转。长篇题远筒,封寄泪空潸。遥知云际开,灰飞黄锺管。
游石门寨见长城遗址。明代。祁顺。 匹马冲风晓气寒,边营东北近雄关。行经一舍崎岖路,看尽千重紫翠山。茅屋烟迷红树远,石城云锁戍楼闲。秦人遗筑俱零落,满眼兴亡感慨间。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唐代。钱起。 再命果良愿,几年勤说诗。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琢玉成良器,出门偏怆离。腰章佐墨绶,耀锦到茅茨。树老见家日,潮平归县时。衣催莲女织,颂听海人词。鸿鹄志应在,荃兰香未衰。金门定回音,云路有佳期。
小重山。宋代。李莱老。 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几雨里,近清明。吹箫门巷冷无声。梨花月,今夜负中庭。远岫敛修颦。春愁吟入谱,付莺莺。红尘没马翠埋轮。西泠曲,欢梦絮飘零。
和高子文秋兴二首 其二。宋代。宇文虚中。 摇落山城莫,栖迟客馆幽。葵衰前日雨,菊老异乡秋。自信浮沈数,仍怀顾望愁。蜀江归棹在,浩荡逐春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