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韶华不负人,软红尘里帝城春。平高一望多杨柳,殢雨沾风处处新。
百法庵次载叔韵 其六。唐代。韩淲。 从昔韶华不负人,软红尘里帝城春。平高一望多杨柳,殢雨沾风处处新。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知叙州史侯挽诗。宋代。魏了翁。 便乘龙岁去,吾党果何观。春味注眉睫,秋河悬舌端。仁心随处见,民事切身看。十载升堂梦,阶庭茁紫兰。
酒酣再赋一绝。宋代。吴芾。 二年两度到蛾眉,今日还来话别离。所恨行人难久住,酒阑不见月明时。
闺情四首 其三。宋代。魏鹏。 红绫拭镜照窗纱,画就双眉八字斜。莲步轻移何处去,阶前笑折石榴花。
燕歌行。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步月 己未岁吴山灯市甚盛用史梅溪韵。清代。厉鹗。 瞰月峰高,看街帘远,物华取次如归。夜深寒浅,春在六铢衣。望来处、纱笼万点,见背后、钗燕双飞。疏梅下、星移汉转,胜似拜安妃。尘霏。行不断,踏歌伴软舞,随地成围。天教晴稳,乐事往年稀。念游侣、馀酲尚在,问殢人、香梦谁知。匆匆里、饧箫又晓透罗帏。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二十七 簪梅。明代。王夫之。 宜春燕子缕金花,抛掷偏拈紫玉芽。风味爱他林下好,妆成掬雪试烹茶。
东斋归自浣花里,访我弄泉惠山趾。随身万里只孤舟,一簪不曾著行李。
忽拈远物出袖中,乃是孔明庙前古柏阆州松。径从平地便起立,上穿屋瓦到青穹。
胡达孝水墨妙绝一世为余作枯松孙枝石间老柏谢以长句。宋代。杨万里。 东斋归自浣花里,访我弄泉惠山趾。随身万里只孤舟,一簪不曾著行李。忽拈远物出袖中,乃是孔明庙前古柏阆州松。径从平地便起立,上穿屋瓦到青穹。老蛟脱鳞乾见骨,厥孙碧丝作须发。石间霜皮二千尺,石似孤根根似石。硬根瘦干未要论,叶间犹带汉唐春。岁久亦无苔藓痕,只有雪山之雪玉垒云。却收松柏半天里,几上捲来一张纸。
江阴阎公祠。清代。冯桂芬。 暨城斗大江之隅,县慰一官尤区区。天柱倾颓地维裂,孤垣七尺屹不折。王师百万渡江来,降幡遍竖城门开。江南一路传檄定,当车螳臂何愚哉。大令弃城走,主簿迎马首。吾所守者国与君,无国无君谁与守。我公一怒须戟张,奋身许国辞慨慷。一成一旅尚尤复,矧兹百雉雄金汤。谁知天心在鼎革,早识全军气如墨。城中雀鼠供饔飧,麾下南雷共心力。月轮惨惨挂围城,剑戟薄霜寒逾明。乌鹊不鸣鼓角寂,一营唱彻《转五更》。曲声凄苦笛迸裂,此夕三军泪如血。西风萧萧江水寒,饮入我军亦惨绝。一朝城陷公坦夷,噬指自书绝命词。一丈之帛三十字,血光宝气何淋漓。太祖养士长已矣,犹有江干一典史。人物独殿十七朝,江山手挽三百里。此材乃屈簿尉资,有明之亡亦已迟。中原六军一朝溃,谁与主者曰督师。新安长平事非偶,自甘骈死古罕有。六七万人无一降,万骨茔高积如阜。灵祠恰傍东平王,人称公是张睢阳。我谓公节更青进,夷齐庶几同辉光。圣朝宽大迈前古,优诏褒嘉锡祠宇。成周穆考亦神圣,不封首阳一抔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