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鸿博,历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
他的散文疏畅通达,主张才气要归于节制,以呼应开阖,操纵顿挫,避免散乱。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答陈霭公书二》)。他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认为“既非雅驯,则其归也,亦流于俗学而已矣”(《跋王于一遗集》)。这种观点,偏于正统。他的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于南宋诸家。计东为作《生圹志》,则以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绝,似李习之(翱);简洁有气,似柳子厚(宗元)”。康熙曾称赞他:“尝与近臣论本朝文学砥行之儒,首称数先生。”(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代表作《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等文是其代表作。
汪琬亦能诗,以清丽为宗,成就及影响不如其文。著有《钝翁类稿》62卷,《续稿》56卷。晚年自删为《尧峰文抄》50卷,包括诗10卷、文40卷。
有客言黄鱼事纪之。明代。汪琬。 三吴五月炎蒸初,楝树著雨花扶疏。此时黄鱼最称美,风味绝胜长桥鲈。忆昔东南全盛馀,海舶衔尾张网
长门怨。明代。汪琬。 长门寂寞地,独坐易惊秋。罗幌金风起,纱窗碧月流。残妆销翡翠,艳曲罢空侯。玉辇游何处,君恩不可留。
草堂。明代。汪琬。 草堂主人久不出,屣步堂前幽兴赊。豆棚笼翠遍生荚,桂树团阴初著花。绕径胡蜂每下上,辞巢社燕纷欢哔。暮年杜门无事了,敢复恼汝东西家。
两不如篇。明代。汪琬。 我不如王仪曹,爱驱烟墨追风骚;我不如梁侍御,遍参耆宿啖蔬茹。诏恩休沐一事无,相携不待折简呼。金鱼池上莺啼蚤,共握蒲葵藉芳草。慈仁寺中花更稠,酒酣覆尽白玉舟。自惭不作一钱直,惟有谈谐略相及。联镳接茵能几时,归来又荷田间笠。伯劳燕子西复东,青春堂堂如转蓬。中原二子无消息,独立斜阳数去鸿。
叶子阳生劝予出山以此答之。明代。汪琬。 事不理,问伯始,济世安人亦徒尔。事不谐,谐文开,杜门却轨何为哉?北路鱼,南路徐,朱轮锦幛塞通衢。江千万,蔡五百,铜山金埒无遗策。势焰炙手手可势,往往古今齐一辙。尧峰野叟独怡然,常栖茅屋耕石田。新知惟恃壁间杖,旧物剩有床头毡。比来鬓秃齿都豁,但守陇亩终余年。君不见大鹏小鴳各有慕,世人未必知其故。功名富贵能几时,久已掉头不复顾。
读书。明代。汪琬。 龙钟五十五,仿佛如华颠。崇朝手残书,移日即茫然。回忆羁贯初,骏快颇翩翩。过目了大义,少选竟一编。倍诵若泻水,不受长者鞭。因之易骄惰,研习未肯专。谁知老将至,意象衰于前。力学诚上策,有志无其年。夜阑烛跋短,余光岂迁延。身非袁伯业,抚卷惭先贤。
奉赠徐健庵前辈。明代。汪琬。 娄水之所经,嵯峨玉山塔。羡此一隅地,人杰踵相蹑。公家伯仲叔,埙篪互酬答。翻然排天门,声望后先接。中朝共推仰,号为冠盖甲。长公最雄迈,户外朋簪盍。慰问倾篚筐,宴笑倒樽榼。频躧长者履,且置诸生榻。辟若大瀛海,众流鲜不纳。胸期极潇洒,经术况淹洽。观其所著书,无语肯落夹。壮采陈绘组,宏音振镗鞳。当今右文时,诏修经国业。已开兰台局,匪但给笔札。前史颇浩瀚,殊论苦未协。学识如长公,才又富开阖。发凡必超妙,寓思当周匝。下上三百载,历历在眉睫。何不任著述,俾作群贤法。幸绸金匮余,奴仆命寿晔。
吴公绅索洞庭游稿赋此寄之。明代。汪琬。 平生爱山看不足,支颐远望西山麓。今年身似不羁鹤,竟理飞帆挈行襆。山中佳处推石公,俯视群峰皆婢仆。怪奇自是惊心魂,秀丽真能扑眉目。橘林璀灿步障锦,云峦宛转屏风绿。天风不起镜流平,展尽生绡三百幅。老僧知我非生人,炒栗煮茶频见肃。枇杷花开雪满路,点缀衣巾犹馥馥。危桥夭矫曲洞幽,别束行縢恣探逐。洞里仙人不我瞋,遍启窗棂驱蝙蝠。数堆石髓堪采吃,味美胜餐玄圃玉。从今解笑嵇叔夜,俗骨尘缘无此福。归来恍惚梦中游,欲记旋忘什五六。明春约君共长往,拂石更题招隐曲。
送惠生元龙并寄纶霞佥事。明代。汪琬。 惠生元非山泽癯,东吴学者推通儒。六经训故师马服,五言章句卑应徐。连年襆被事行役,往返殆受饥寒驱。平原先生富才望,生也从之曳修裾。埙篪彼此迭酬倡,岂伊挟瑟逢齐竽。昨朝喜生似忆我,拿舟竟过尧峰墟。蓼花炫眼绕野岸,候虫聒耳鸣阶除。此时空山苦寂寞,幸哉有客来门庐。夜深共剪雨窗烛,年聆快论频轩渠。生言平原许受粲,行将脂辖驰驴车。丈夫故有四方志,安能拘守待兔株。嗟予与生交契久,相需不啻蛩随驉。如何忽被有力夺,后来彭戴知谁与?一发青山是齐鲁,望中道路殊萦纡。老夫老矣衰且甚,过从无日良可吁。祇今平原亦间阔,折柬未附双鲤鱼。江湖满地水流碧,鸿雁叫月天涵虚。岁寒但愿佳眠食,为余问讯今何如。
泊石湖有怀。明代。汪琬。 江风逗馀凉,辍棹自成赏。谷口霞已开,洲心月初上。遥闻欸乃曲,知是渔人唱。独树影萧条,孤鸿色惆怅。不见故人来,时向烟中望。
游邓尉山遇徐生。明代。汪琬。 夙龄眷名山,抗志事游衍。葛弱容屡扪,梁危许孤践。风泉渺难寻,空翠纷莫辨。去美惜已遥,来奇望犹缅。馀霞互明灭,微云忽舒卷。袅袅薜萝衣,之子来何晚。道与寂寞会,志向崇深展。倘秉偕隐心,结庐讵在远。
玉钩斜。明代。汪琬。 月观凄凉罢歌舞,三千艳质埋荒楚。宝钿罗帔半随身,蹋作吴公台下土。春江如故锦帆非,露叶风条积渐稀。萧娘行雨知何处,惟见横塘蛱蝶飞。
赠京卫守府。明代。汪琬。 将军能舞丈二殳,少年笑骂轻竖儒。京城枹鼓百不虞,安坐营门一事无。蓟门风高白草枯,跨鞍远走叱拨驹。手抨角弓腰仆姑,去逐飞鸟追群狐。归来取酒黄公垆,炙牛作脯乳作酥。是时月出县浮屠,万家寂寂秋烟孤。笑从北里邀名妹,清歌妙舞红氍毹。满堂侠客相叫呼,酒酣立马争摴蒱。信手一擿喝作卢,眼中百万如锱铢。将军自诧高荆徒,区区礼法焉能拘。愿君善保千金躯,文州小丑方逋诛。国家右武需熊貙。行建牙纛西南隅。斩馘狸菟穷根株,遥飞捷书献群俘。立取侯印黄金涂,功名如此真丈夫。慎勿纵饮为粗疏,试开玉帐谈孙吴。
君不见巴东山色连巴西,江头日落风凄凄。行人过此不能去,停车愁听江猿啼。
岩壑千里断行路,藤梢葛刺纷无数。啼猿弄此犹未了,倏然腾上青枫树。
同王十一赋得江猿吟翠屏送陆巴州之任。明代。汪琬。 君不见巴东山色连巴西,江头日落风凄凄。行人过此不能去,停车愁听江猿啼。岩壑千里断行路,藤梢葛刺纷无数。啼猿弄此犹未了,倏然腾上青枫树。使君行指蚕丛祠,巴人道迎歌《竹枝》。歌声将绝猿声续,清音袅袅如哀玉。锦官驿外杂鸣泉,大剑山头悲落木。此日长安一忆君,知君遥宿阆城云。各中夜夜啼猿起,若到三声那可闻。
闻刘主事移疾将往苏门赋赠。明代。汪琬。 刘郎欲投效,去隐苏门山。区区青墨绶,弃擿如等闲。苏门自昔多幽趣,曾是孙登长啸处。山色遥连盘谷云,竹声半落淇园雨。秧苗参差槲叶齐,居人何减武陵溪。闭门自有飞花入,高枕常闻过鸟啼。刘郎乞身真不恶,葛巾布袍差足乐。案上频钞《内景经》,炉中祇养长生药。女能织帛男能耕,门生扶舁相随行。丈夫适意且如此,安用悠悠世上名。
送人还抚宁。明代。汪琬。 莺啼潭柘庵,草长桑乾口。此时送君行,东风吹马首。关路遥连沙碛斜,知君今夜宿谁家。蓟州美酒滦州
玉虹泉。宋代。何锡汝。 百尺云岩佛阁前,晚钟疏叶思悠然。岸边酌酒和清露,石上题诗染翠烟。半岭泉鸣通古涧,数峰秋尽隔寒川。西风似欲吹人起,去逐骑鲸汗漫仙。
浣衣曲。明代。陈荐夫。 幽荷冉冉新篁密,皱縠含风波浸日。靓妆融冶粉红香,浅碧银塘映花立。双双玉腕漾清漪,雾縠摇波光陆离。不因惊起鸳鸯伴,花外玉郎那得知。
甘竹滩鲥鱼歌示梁新谢天申黄文。唐代。全祖望。 我闻甘竹滩,在昔本盗巢。三忠窃因之,思以延小朝。其时赪尾愁,探丸惊周遭。清流无恬鳞,时物避腥涛。太平踰百年,沧波亦逍遥。何况彼萑苻,有不化乐郊。牧人梦繁殖,笙诗奏丰饶。相望海目山,比屋皆渔舠。下滩与上滩,肥瘠各分曹。谁言风物异,颇不下金焦。罛师乘急艇,来逐九江潮。为我细指语,其口中樱桃。粉颊斯已劣,铁颊不待嘲。其要在护鳞,比之珍青瑶。三眠杨柳枝,穿以入吾庖。烹之宜苦笋,下之宜新醪。脍之尤绝佳,蝉翼轻云飘。乃知四腮鲈,未若兹堪豪。老夫久病惫,染指破寂寥。以侑益智粽,爱其多芳膏。诸生正格物,登堂纷诹咨。是鱼名氏多,五雅未尽釐。在古本曰鯦,周公曾记之。在今或曰鰽,集韵足补遗。唯鰽至以春,而鲥与夏期。一物分二候,变化成差池。别字曰当冱,郭公笺可稽。又或但曰鲥,偏旁亦依希。鄞人呼曰箭,方言更诡奇。在粤曰三鯠,其通为三鯬。是亦见旧经,埤苍误为魾。自此更逆流,不越铜鼓西。老夫一笑粲,洽闻良足资。惟是审名物,奚事细碎为。由来磊落人,屑屑非所宜。溯侬年少时,虫鱼亦纷披。近欲比罗硕,远将跨陆玑。年来百不能,冥心已嫌迟。但当食蛤蜊,馀事安所知。遥望甘竹滩,罨网挂晴霓。
闻方同知入朝还府 其二。明代。郑真。 玉笋班齐肃静鞭,笙箫杂沓听钧天。云低雉扇开三殿,日射龙帷寿万年。蜀绮剪花分彩胜,闽柑饤果赐琼筵。多才竟上椒盘颂,匹马归来话日边。
次韵昌甫并帖斯远五首 其四。宋代。韩淲。 遁于荒野乃閒人,胶扰其谁不染尘。乘兴相过事幽讨,从来高会祗荀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