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榻而今又属谁,江南回首见旌旗。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
书事三首 其二。唐代。刘因。 卧榻而今又属谁,江南回首见旌旗。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登平远见亡友许启衷书扁感而赋此。明代。郑鹏。 城市山林榜尚悬,洞江居士久升仙。忍过嵩岳迁莺地,愁忆燕台对榻年。诗草阑珊谁为辑,酒筹零落竟无传。古梅耆宿今俱朽,俯仰乾坤一惘然。
长相思 其二。清代。洪炳文。 雨丝丝。柳丝丝。春去堂堂几许时。呢喃双燕知。折杨枝。赠杨枝。只是今朝暂别离。重来应有期。
孤山林和靖墓。明代。尹台。 处士孤坟在,疏林映水开。湖山千古丽,诗句几人裁。鹭渚寒烟积,鱼梁晚照来。梅花飘欲尽,谁为扫荒苔。
浦江华藏寺如胜上人欲募施者开田佐僧供以长老皎公书来求予诗作二十韵奉勉。宋代。范浚。 浮图谢朋亲,屏迹藏岩幽。多规脱徭赋,岂必皆禅流。自言佛遗经,垦土为愆尤。不耕徒谷腹,何异鼠雀偷。告之勿浮食,当须力锄耰。前修举锹事,千载垂风猷。奈何哑羊僧,百语不颔头。皎公老禅伯,雅慕吾孔周。其徒有如胜,用意非常俦。欲开千畦田,更办两具牛。率彼枯木众,躬耕食其秋。释门有添丁,乃翁坐无忧。与国助耘耔,疲氓庶其瘳。此志良足嘉,感之叹绸缪。昔闻白黑众,十万俱清修。鸠金置千亩,给供无时休。于今岂无人,胜也当寻求。长途触隆冬,一衲寒飕飗。朱门立雪久,欢喜无生愁。作诗劝勇往,以俟岁晚收。
江上客怀。元代。黄庚。 镜里从渠白发添,吟边抵掌复掀髯。十年为客甘清苦,一枕忘情付黑甜。短褐怯风棉未絮,破窗漏月纸重粘。梅花应念人孤寂,寒夜吹香入竹帘。
题芦雁扇和李君唐英韵。明代。黄仲昭。 相呼相唤下回塘,秋水芦花一望长。万里云霄身未达,数声嘹唳送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