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朱熹两次主其家拜访,绋不遇。绍兴二十年(1150)卒,年49岁。朱熹又亲临吊唁。香溪范氏宗祠有楹联云:“朱子三方地;朝廷七聘家。”即记其事迹。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18岁的朱熹因早就听说范浚“学甚正,而不知从何学”,于是在赴杭途中特意去香溪拜访,不遇。过了2年再次专程登门拜访,仍不遇,“因录屏书《心箴》而旋”。后来,朱熹把《心箴》编入他自撰的《孟子集注》。值得一提的是,范浚比朱熹年长28岁,此时朱熹是以求学者的身份来拜访的。明嘉靖间,皇帝听经筵讲官翟銮等进讲《心箴》,“敕建敬一亭,刊立《心箴》于天下学宫,特赐专祠春秋二祭”。可见范浚在南宋理学研究就在朱熹此访当年,范浚逝世。终年49岁。朱熹亲赴吊唁。于是有“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的美谈。32年后,朱熹在理学方面如日中天,名声大噪,他为范浚作《香溪范子小传》,称范浚为“子”,可见对其尊崇之意。其中说:“近世言浙学者多尚事功,浚独有志圣贤之心学,无少外慕。屡辞征辟不就。所著文辞,多本诸经而参诸子史,其考易、书、春秋,皆有传注,以发前儒之所未发。于时家居,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近始得学行之详于先友吕伯恭(吕祖谦),庸述小传以闻四方学者。”
星回景急岁聿除,更长烛明坐蓬庐。东风夜半欲入律,万木先已争号呼。
小阮过予足风味,共观古帖披前志。秋蛇绾字右军书,朔马腾风东晋记。
己巳十二月廿九日同侄端臣端杲观王右军帖并晋书以白藕荐酒成诗。宋代。范浚。 星回景急岁聿除,更长烛明坐蓬庐。东风夜半欲入律,万木先已争号呼。小阮过予足风味,共观古帖披前志。秋蛇绾字右军书,朔马腾风东晋记。纷纭万古浩无涯,且啖白藕倾流霞。分甘恨不如船大,空想峰头十丈花。
戏赠蜀僧清鉴。宋代。范浚。 西川有一鉴子,非铜非铁非铅。不假江心百鍊,自然本体精坚。从来无台可安,莹磨拂拭都捐。历历森罗万象,岂分胡汉蚩妍。旁人不敢穷窥,照渠肝胆悬悬。东来吴越万里,依旧虚明湛然。识者知为法宝,不识酬之几钱。泥尘埋没不得,光透三千大千。
次韵陈叔永山居二首 其二。宋代。范浚。 子方誇小隐,我亦爱深居。出补登山屐,归携带月锄。旋沽新漉酒,聊驻故人车。有此幽栖乐,虽贫亦晏如。
冬日行兰溪道中六言二首 其一。宋代。范浚。 云顽欲雪不雪,梅冻将花未花。荒草狭蹊山路,断桥流水人家。
冬日行兰溪道中六言二首 其二。宋代。范浚。 瑟缩鸦栖古树,联拳鹭立回塘。水际风低白苇,隔村时见牛羊。
浮图谢朋亲,屏迹藏岩幽。多规脱徭赋,岂必皆禅流。
自言佛遗经,垦土为愆尤。不耕徒谷腹,何异鼠雀偷。
浦江华藏寺如胜上人欲募施者开田佐僧供以长老皎公书来求予诗作二十韵奉勉。宋代。范浚。 浮图谢朋亲,屏迹藏岩幽。多规脱徭赋,岂必皆禅流。自言佛遗经,垦土为愆尤。不耕徒谷腹,何异鼠雀偷。告之勿浮食,当须力锄耰。前修举锹事,千载垂风猷。奈何哑羊僧,百语不颔头。皎公老禅伯,雅慕吾孔周。其徒有如胜,用意非常俦。欲开千畦田,更办两具牛。率彼枯木众,躬耕食其秋。释门有添丁,乃翁坐无忧。与国助耘耔,疲氓庶其瘳。此志良足嘉,感之叹绸缪。昔闻白黑众,十万俱清修。鸠金置千亩,给供无时休。于今岂无人,胜也当寻求。长途触隆冬,一衲寒飕飗。朱门立雪久,欢喜无生愁。作诗劝勇往,以俟岁晚收。
公不见白衣居士春风里,浪走寻芳南涧底。要见深红踯躅花,不辞辛苦行三里。
吾人风味复不恶,异代幽情敢相拟。故穿密竹过山腰,却下横桥度沙嘴。
郊行探春得梅林攀玩为乐因成诗示偕行。宋代。范浚。 公不见白衣居士春风里,浪走寻芳南涧底。要见深红踯躅花,不辞辛苦行三里。吾人风味复不恶,异代幽情敢相拟。故穿密竹过山腰,却下横桥度沙嘴。宁甘著脚踏残雪,正欲搜春访桃李。天寒桃李都未花,只有山梅破红蕊。低攲岩石俯苍翠,倒影方塘照清泚。临风三嗅忍回头,细看长吟聊徙倚。牵花及此当作意,归把疏香泛浮蚁。莫令摽落乱飞空,惆怅残英随陇水。
次韵侄端臣感兴。宋代。范浚。 日车走长天,劫劫不容息。坐令韶稚子,面有冻梨色。崎岖百年内,贵贱俱物役。独往属幽人,膏肓嗜泉石。伊予真爱山,所向留屐迹。遥岑难历脚,望望怜寸碧。阿卿昨远游,厌俗眼常白。归来对家山,随遇有馀适。哦诗洗穷愁,感事念今昔。婆娑碧溪上,俛仰欣自得。应嗤曩行路,万事等儿剧。相期从此始,幽赏且连夕。
次韵侄端臣喜雨。宋代。范浚。 初弦落微月,草宇夜岑寂。追凉拂桃笙,伸欠聊偃息。檐荣忽飞雨,散乱银竹白。避漏起移床,青灯晕空壁。晓看蛙入户,时有燕为石。是节正骄阳,敲烦火云赤。烦蒸等坐甑,百体劳按抑。良苗忧槁暴,空有庭树碧。借免抱龟肠,犹应困蔬色。炎埃今一洗,万井沐甘泽。望岁即交欢,宁容须暇隙。相逢如得酒,釂饮莫馀沥。
送别姚令声删定还诸暨。宋代。范浚。 昔嗟九载一相见,伊我与君俱赋诗。只今又话十年别,襆被可辞同宿期。相欢美酒如倾水,我歌日暮惊风起。惜君抑塞抱奇才,拳局骅骝垂两耳。汉朝公卿忌贾生,世路古已悲难行。如君不入中兴用,脱帽置酒来耦耕。君马欲东还语别,细雨黄花正愁绝。一尊不更苦留君,后日空嗟共明月。
示侄。宋代。范浚。 华颠老学似秉烛,及壮贵在勤书诗。男儿不解事文笔,何异妇女留须眉。予生早已度弱冠,畋渔籍素常嗟迟。尔今年才十八九,著力钻砺诚当时。胡为讲道率粗灭,浪自闲散多盘嬉。或时使酒昧检束,怒骂臧获惊纷披。我旁闻尔作气势,怜尔放骜如痴儿。人生禀受性不恶,鞚驭要使知高低。常时见尔亦逊顺,顿以狂药生尤违。便当惩艾悼往失,痛戒濡首疏尊卮。专心蓄力玩经笥,调护气术循绳规。吾言一日可三复,勿谓浪语无资裨。
示友。宋代。范浚。 忍过事堪喜,斯言良不欺。当须去钳忌,佩服西门韦。君看朋徒间,契阔多暌离。胡不事久要,有酒欢乐之。顾于毛发轻,溢恶相嗔嗤。平生结情好,一旦成乖违。讥呵起交攻,丑语剥面皮。空贻两不快,呀喘如筒吹。吾闻西山翁,弃恶怨用希。男子固尚气,何以睚眦为。请君谢犬尾,脱略除嫌疑。自然邻曲交,耐久欢相持。傥复不自慰,君当读吾诗。
送张子经抚干还临安幕。宋代。范浚。 一昨暌离五换年,相逢道旧各欣然。已陪文酒四百刻,更得车斜二十篇。君家阁老名能赋,蓬莱扈游方遇主。吞曹夺李杜陵翁,句律从来付宗武。如君才藻信踰人,著帽犹为入幕宾。别去当须自珍宠,行看策足出风尘。
送叶彦益县丞之任江宁。宋代。范浚。 君不闻赤县诗人书案牍,两衙苦被官拘束。自嫌不辨世间忙,犹得吟看县墙绿。今君器度鼎函牛,为丞烹鲜馀地优。更当渌水吴京邑,豪士新亭旧胜游。去追礼乐群英盛,岂复区区劳贰令。两株松下日长哦,会有刘郎五题咏。能来取别思依然,为我津头一系船。解手看君有知己,吹嘘高翮上青天。
丕礼驿夜坐。明代。湛若水。 路驰心有往,俗忤气屡发。蛮貊苟可行,笃敬功尚缺。悠悠卧虚馆,咄咄书空札。惕然发深省,揽衣坐㵳泬。夜久空宇澄,三籁俱已灭。
冬日村居 其一。明代。李攀龙。 高卧堪人事,幽栖岂世情。老松寒更拙,片竹冷逾清。拥褐江湖色,鸣琴雨雪声。懒心常近傲,不是学庄生。
浣溪沙 重经蒋翊武殉难处,过邱毅吾昌渭甲山村宅作。近现代。章士钊。 西郭千峰慭慭浮。沉沉物色桂林秋。劙人旧地种新愁。雨带深青描树影,风吹空碧染江流。甲山村外又登楼。
金陵览古 乌衣巷。唐代。朱存。 人物风流往往非,空馀陋巷作乌衣。旧时帘幕无从觅,只有年年社燕归。
东林作寄金陵知己。唐代。齐己。 十八贤真在,时来拂榻看。已知前事远,更结后人难。泉滴胜清磬,松香掩白檀。凭君听朝贵,谁欲厌簪冠。
归铅山正叔复用前韵和答之。宋代。陈文蔚。 敛藏先用肃如秋,次第阳和遍九州。岁月正缘闲里度,纷嚣那得静中游。明知与点有真乐,未足希颜却自愁。讽咏棹歌思九曲,与君重红泛扁舟。
和何子温郎中家园一首。宋代。韦骧。 江河清兴渺无边,又睹新诗忆故园。仙爪虽欣搔痒背,布音还愧过雷门。祇闻松石誇朋旧,应免纷华遗子孙。何日幅巾陪燕坐,共将风月快吟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