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马廖引长安语。唐代。佚名。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
佚名。
周郎旧是菰芦人,北不能过长淮一问津。忽然瓢笠别我去,脚底五岳青嶙峋。
吾闻太华不可上,望里莲花犹未真。恒山斗削大荒外,其址往往飘边尘。
周稚尊忽欲游五岳留我山园少时得一歌为饯且留之。明代。王世贞。 周郎旧是菰芦人,北不能过长淮一问津。忽然瓢笠别我去,脚底五岳青嶙峋。吾闻太华不可上,望里莲花犹未真。恒山斗削大荒外,其址往往飘边尘。嵩高似宋襄,偶然执牛耳,兵力岂足当吴秦。何不西入蜀,置足青城问绝顶,雪岭远拂蛾眉颦。先朝特进太和秩,神宫帝阙纷金银。罗浮障色避冰霰,匡庐斗柄摇星辰。有山何必尽五岳,尚残天柱称昆仑。周郎且暂留,醉我祇园春。但石如拳水如盎,芥子可以藏吾身。君不见大鹏九万鴳仅尺,万古并作逍遥论。
连屋。宋代。章甫。 十年诵公诗,正自识孙楚。一日从公游,如入图书府。登门迹已熟,入室心相予。及观连屋处,益知用意苦。岩岩中书君,正色元佑年。文章照今古,神物护简编。盛德宜有后,诸孙如彼贤。韡韡常棣华,相戒南陔篇。
访梅殊未有开意。宋代。赵蕃。 不惮朝寒起杖藜,问梅随往到山蹊。枯根半死苔痕剥,细蕾深藏藤刺迷。倚市悬知无正态,入空还恐见深挤。幽居空谷端事愧,顾叹诗无老手题。
凯乐歌词曲九首 其三 下龙庭。宋代。耶律铸。 翠华一动下龙庭,生意还从一气生。乐国得非为寿域,圣人须自有金城。
山中杂兴 其一。元代。王冕。 去城悬九里,夹地出双溪。傍水编茅屋,移花近药畦。长年无客到,终日有猿啼。利路何须问,闲身尽可栖。
鸭城怀古。明代。莫止。 养鸭鸭可驯,养兵兵可强。只有方寸心,多欲难自防。千年古城己复隍,但见牧竖驱牛羊。姑苏之台近相望。二十三君在何许,开吴祖德谁继将。玩人玩物皆丧亡,丧亡岂独由禽荒。呜呼,古今即事感慨长,酒酣日落天苍茫。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六国论。宋代。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丑奴儿/采桑子 咏梅。宋代。陈亮。 黄昏山驿销魂处,枝亚疏篱。枝亚疏篱。酝藉香风蜜打围。隔篱鸡犬谁家舍,门掩斜晖。门掩斜晖。花落花开总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