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衔杯望白云,天涯此日叹离群。重来秋色生双鬓,更折茱萸插向君。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三。唐代。李攀龙。 十载衔杯望白云,天涯此日叹离群。重来秋色生双鬓,更折茱萸插向君。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自住吉游有马入山杂诗 其三。清代。郑孝胥。 入山凡几曲,缘涧凡几湾。山回涧转处,海风赴襟寒。
题南浦楼。宋代。李处权。 此生何处是真归,俯仰人间念念非。雨后溪山无限好,烟中鸥鹭自由飞。只轮双桨成何事,白酒黄鸡可息机。北客上来千万恨,故乡回首夕阳微。
重阳从古多伤感,逐客南来重叹嗟。镜里但惊添白发,樽前犹未见黄花。
求仙顿觉三山近,成佛无令一念差。习气平生都扫尽,更凭橘水洗尘沙。
某到郴几两月适当重阳而菊犹未开然江山清远又仙佛所居有足乐者因成鄙句以写离忧。宋代。李光。 重阳从古多伤感,逐客南来重叹嗟。镜里但惊添白发,樽前犹未见黄花。求仙顿觉三山近,成佛无令一念差。习气平生都扫尽,更凭橘水洗尘沙。
满江红 赠朱亦岩先生再叠前韵 先生楚人。清代。陈维崧。 湘入潇波,极望处、楚天碧涨。来领袖、五湖词赋,齐盟无恙。萧帝宅荒葭菼外,昭君村在秭归上。羡风骚、两地仗斯人,从天饷。珠玉走,龙蛇漾。白雪和,幽兰唱。看江花狼籍,班香酝酿。他日定为公子绣,此时敬撰先生杖。谢君侯、未面已怜余,疏狂状。
大龙寺荆公诗石。宋代。张侃。 宰邑归来便老成,岂知诗句是心声。细看野水无人渡,终胜蟠龙守此清。
宿泗州戒坛院。宋代。张耒。 楼上鸣钟门夜扃,风檐送雨入疏棂。老僧坐睡依深壁,童子持经守暗灯。千里尘埃长旅泊,五年忧患困侵凌。谁知避世天然子,一见禅翁便服膺。
植树。明代。康海。 此日春气和,万木具含秀。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客自盩厔来,驱车扣圭窦。白杨二百株,绋纚载其后。根繁生意多,干润理宜茂。倩人速植之,行列未差谬。虽惬静者心,尚祈后土祐。浇灌分所勤,盘踞晚应觏。结庐谢王役,怀愚负时谬。糊口聊秉耕,舒形得佳岫。即非松菊场,已还榆柳旧。但资歌啸心,绝胜笙竽奏。
偈颂八十七首 其四十六。宋代。释慧开。 翠岩绝崄巇,元不涉阶梯。去来无窒碍,彼此更何疑。珍重洪源湖海众,个中不隔一毫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