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门外玄云合,望里栖霞休上人。野鹿阶前眠佛日,腊梅庭下报王春。
诸峰尽斲如来像,七火都离无量身。但得簿书閒半夕,便寻兰若说三真。
栖霞寺留云谷和尚。唐代。卢宁。 太平门外玄云合,望里栖霞休上人。野鹿阶前眠佛日,腊梅庭下报王春。诸峰尽斲如来像,七火都离无量身。但得簿书閒半夕,便寻兰若说三真。
卢宁(一五○三—一五六一),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卢宁。 卢宁(一五○三—一五六一),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为郑先生题画四首值大醉 其四 吹笛者放舟江壁。明代。徐渭。 扁舟自分老江湖,秋水长天没野凫。长笛一声裂江壁,欲堕不堕觉画图。
祷雨应时喜而联句。宋代。张继先。 何以慰黎民,山川朝出云。精诚动天地,丹恳在词文。南亩苗初槁,西郊雨已纷。林峦添郁郁,草木共欣欣。休怪芝田茂,其如羽服勤。穹苍岂私曲,流俗足妖氛。途路尘埃息,轩窗暑气分。丰年慰农叟,盛德谢吾君。枝润惊林鸟,厨清绝楚蚊。上真何以报,惟把宝香焚。
快阁登眺。明代。李梦阳。 江上冥冥风浪生,阁中清眺会儒英。野舟冒险只自度,汀鸟避人时一鸣。四海登临吾白发,万山回合此孤城。剧谈转切忧时念,日暮浮云况北征。
朵楼侍宴。宋代。王安中。 东阙年年曲宴颁,御尊宣劝醉春寒。衮衣密似魁三象,阁道高于蜀五盘。一气已从调鼎顺,八方今比覆盂安。君王礼貌超前古,辅弼须铭座右看。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十四。清代。丘逢甲。 阳明昔抚虔,且战且讲学。中离薛先生,举家侍讲幄。犹子方登朝,死谏节已卓。惜哉真铁汉,一疏官复削。青衣拜节归,京尘手亲濯。中离溪汤汤,中离山岳岳。夜半闻钟声,谁欤实先觉。维时讲良知,仁夫尤卓荦。建策平交南,持节巩边朔。斯诚阳明徒,边材独腾踔。竟忤仇严归,风节更雄倬。沧海今扬尘,边警喧鼓角。不能事兵戎,何以兴礼乐?斯材不可得,令我思悠邈。斯材纵可得,欲出伤谣诼。河流自西来,颓波日以浊。三河河上坟,丰碑半残驳。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菱溪石记。宋代。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鹤鸣亭独饮。宋代。辛弃疾。 小亭独酌兴悠哉,忽有清愁到酒杯。四面青山围欲合,不知愁自那边来。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宋代。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