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娉闻道似轻盈。好佳名。也堪称。楚观云归,重见小樊惊。豆寇梢头春尚浅,娇未顾,已倾城。
章台休咏旧青青。惹离情。恨难平。无事飞花,撩乱扑旗亭。不似刘郎春草小,能步步,伴人行。
江城子(赠次膺叔家娉娉)。唐代。晁补之。 娉娉闻道似轻盈。好佳名。也堪称。楚观云归,重见小樊惊。豆寇梢头春尚浅,娇未顾,已倾城。章台休咏旧青青。惹离情。恨难平。无事飞花,撩乱扑旗亭。不似刘郎春草小,能步步,伴人行。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水居六首 其六。元代。明本。 水国庵居最寂寥,世涂何事苦相招。去村十里无行路,隔岸三家有断桥。数点鸦声迎暮雨,一行鱼影涨春潮。陈年佛法从教烂,岂是头陀懒折腰。
次韵朱本初访李溉之学士不遇。宋代。虞集。 城南城北煖尘飞,伐木相求苦未归。吟到碧桃还细雨,行寻芳草又斜晖。绮窗綵笔题诗遍,斗帐沈香入袖微。共载小车胜上马,重游莫待晓红稀。
九月下旬有作二首。宋代。张耒。 今辰九月末,秋物能几许。翩翩风中叶,卷卷自飞舞。余姿不复妍,日夜逐尘土。寥寥空枝高,但有寒鸟聚。天时不汝留,变化竟谁主。今古无奈何,悲歌徒自苦。
耒阳溪夜行。唐代。张九龄。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唐代。陆龟蒙。 飞棹参差拂早梅,强欺寒色尚低徊。风怜薄媚留香与,月会深情借艳开。梁殿得非萧帝瑞,齐宫应是玉儿媒。不知谢客离肠醒,临水应添万恨来。
和李无变与诸公出郊访王彦博。唐代。王质。 病来无力胜鞍马,不得兰亭共一觞。射雉如皋犹不笑,散花方丈锦千张。
夏霁即景。宋代。王松。 黄梅雨过放晴天,长夏幽居地自偏。碧到衣襟蕉映绿,光摇帘幕水生妍。湿云夺得千山色,残照微烘别浦烟。时觉栏东炎暑退,风杨骄噪抱枝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