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村妪白头翁,盛事惊看在眼中。可惜一抔江上土,野花黄蝶领春风。
和钝庵吊乐庵龙洲莲峰半山四古墓 其一。唐代。郑文康。 白头村妪白头翁,盛事惊看在眼中。可惜一抔江上土,野花黄蝶领春风。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游碧落。金朝。李俊民。 寂历松閒寺,临流胜槩藏。断云开石壁,横吹爽溪堂。谩与诗情在,留连道话长。行人贪吊古,归路半斜阳。
留别蔡秀才原。明代。林鸿。 别离无远近,暂去亦伤神。正是千山雪,谁悲独往人。江空螺女夜,花暗冶城春。不见同游侣,酣歌泪满巾。
送介卿之官金台。宋代。蔡戡。 渊明去彭泽,斯立佐蓝田。家近真良便,官閒任左迁。相望虽百里,此别又三年。拟办登山屐,从君访洞天。
八月十五夜陪遛守宣徽登西楼值雨待月久不见。宋代。司马光。 经岁待佳节,无如阴霭何。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未免银红进,空闻玉漏过。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
自生米小路出舞阳渡。宋代。杨万里。 独径千盘绕水田,初逢官路一欣然。舞阳渡口新河水,白发重来二十年。
送玄上人。元代。揭傒斯。 清江古镇封溪道,灵峰寺中玉泉好。灵峰上人天上归,亲见六龙天上飞。涌金门外潮来去,曾是钱塘江上住。十里松风六月寒,梦寐犹思径山路。自参天目老禅师,始信灵峰路不迷。却被无端徵诏起,等閒来往不曾知。黄河万里从西下,吕梁百步如奔马。归去山中问玉泉,应向海门深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