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遗一庙,香火历千秋。地足扶桑雨,山当大海流。
读碑堪吊古,问树识蛮陬。正欲题诗去,笳吹起暮愁。
南海神祠。唐代。释今无。 隋唐遗一庙,香火历千秋。地足扶桑雨,山当大海流。读碑堪吊古,问树识蛮陬。正欲题诗去,笳吹起暮愁。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雨中过如皋赠知县周松孙。清代。郑孝胥。 子压京城污,能来宰此乡。官身贫益傲,诗境老弥苍。入县逢秋雨,看图话辟疆。自嫌行太急,别酒沸离肠。
酬樊天民诗韵二首 其一。元代。张仲深。 龙壑清凉杳霭中,溪回知有钓璜翁。衣冠在昔称江左,文物斯今数浙东。海上家家梅子雨,林深日日楝花风。一春何事多惆怅,琴佩无由得往从。
柳梢青(元宵何高士说京师旧事)。宋代。张孝祥。 今年元夕。探尽江梅,都无消息。草市梢头,柳庄深处,雪花如席。一尊邻里相过,也随分、移时换节。玉辇端门,红旗夜市,凭君休说。
朱藤。明代。吴宽。 袅袅数尺藤,往岁手亲插。西庵敞短檐,藉尔两相夹。岁久终蔓延,枝叶已交接。有花散红缨,有子垂皂荚。赤日隔繁阴,偃息可移榻。但忧风雨甚,高架一朝压。霜雪却不妨,忍冬共经腊。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宋代。苏轼。 绿发寻春湖畔回,万松岭上一枝开。而今纵老霜根在,得见刘郎又独来。
绍圣春宴口号 其二。唐代。蔡京。 三春乐奏三春曲,万岁声连万岁山。欲识君臣同乐意,天威咫尺不违颜。
东谷敖少参由湖藩奉表入京辱赠以诗奉荅一首。明代。符锡。 天涯集聚莫辞频,远客曾伤独夜神。酒醒石栏初落月,病淹诗草漫生尘。彤廷忽奉联珂喜,方岳攸同拜表晨。白首丹心容未罄,石龙金凤早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