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魏忠贤在三十岁那年又造《百官图》,污蔑清廉的官员,甚至再唆使同党刑科给事中傅櫆劾汪文言、左光斗及魏大中,给这三人冠上莫须有的罪名,说他们“招权纳贿”,更说左、魏两人“丑心险,色取行违,自命为血性男子,实为匪类”。魏忠贤更矫旨责怪:“魏大中互讦未悛,不得赴新任”玩弄言官于股掌之中。杨涟等人弹劾魏忠贤,不仅使其原形毕露,也使依附其下的干儿义孙们大为恐慌,为了惜恩邀宠,于是天启五年三、四月间,众人筹谋献策,倡兴大狱。诬陷杨涟等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魏大中三千。魏大中被捕之时,乡人号送者近万人。
魏大中被捕之时,魏学洢泣血号呼,想随牢车北上。他不听从父亲劝阻,改换姓名、容貌,秘密地在后跟随缇骑,沿途打听父亲的起居。抵达北京后,白天藏匿在客店之中,昼伏夜出,四处求救,但父执辈之人有的拒不相见,有的则对他仰天长叹,相对而泣,无可奈何而已。魏学洢虽然也想上书以己代父,但未能如愿。魏忠贤又矫旨下令,对六人“严刑追赃比较,五日一回奏”,于是狱卒鞭笞拷掠,棍棒交加,臀血流离,骨肉俱腐。魏大中被诬接受熊廷弼等人贿赂,亦为欲加之罪。最后竟被诬陷坐赃而死。死之时溽暑殷雷,相验领埋之旨,迟迟不下,过了六七天才差官发尸,和杨涟、左光斗等三人尸体由牢穴中拖出,骸胀而黑,肌生蛆蚋,溃烂零落,几难以辨认,那年魏大中五十一岁。魏学洢领了父亲的尸体,匍匐扶衬归乡,日夜伏草啼号。魏大中虽死,但追赃的行动并未停止,因此魏学洢被下浙江监狱。
魏学洢在家庭遭此大变,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痛心疾首,因此也视死如归。果真在这同一年,魏学洢也因病而死,死时才二十九岁。崇祯初,魏忠贤失势。魏学洢之弟魏学濂沥血上书,陈述父受冤狱,兄死孝之惨状。又上书弹劾阮大钺等人交通逆阉,罪大恶极。不久,魏大中被追谥为忠节,魏学洢也被下诏旌表为孝子。
生性孝顺
魏学洢在七岁时就能作诗,生性孝顺。曾经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桥,断了脚,也不敢大声喊痛,唯恐父母担心受怕。年少时,曾和父亲魏大中一起到帷萧寺苦读,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诵。
闻名乡里
成年之后,以擅长写文章闻名于乡里之间,而他所做的赋更是精妙,颇受大家的欣赏。
洢东林党争
魏学洢生活在晚明阉党横行的时期,天启年间,魏忠贤在三十岁那年又造《百官图》,污蔑清廉的官员,甚至再唆使同党刑科给事中傅櫆劾汪文言、左光斗及魏大中,给这三人冠上莫须有的罪名,说他们“招权纳贿”,更说左、魏两人“丑心险,色取行违,自命为血性男子,实为匪类”。魏忠贤更矫旨责怪:“魏大中互讦未悛,不得赴新任”玩弄言官于股掌之中。杨涟等人弹劾魏忠贤,不仅使其原形毕露,也使依附其下的干儿义孙们大为恐慌,为了惜恩邀宠,于是天启五年三、四月间,众人筹谋献策,倡兴大狱。诬陷杨涟等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魏大中三千。魏大中被捕之时,乡人号送者近万人。
一心救父
魏大中被捕之时,魏学洢泣血号呼,随牢车北上。他不听从父亲劝阻,改换姓名、容貌,秘密地在后跟随缇骑,沿途打听父亲的起居。抵达北京后,白天藏匿在客店之中,昼伏夜出,四处求救,但父执辈之人有的拒不相见,有的则对他仰天长叹,相对而泣,无可奈何而已。魏学洢虽然也想上书以己代父,但未能如愿。
父死子还
魏忠贤又矫旨下令,对六人“严刑追赃比较,五日一回奏”,于是狱卒鞭笞拷掠,棍棒交加,臀血流离,骨肉俱腐。魏大中被诬接受熊廷弼等人贿赂,亦为欲加之罪。最后竟被诬陷坐赃而死。死之时溽暑殷雷,相验领埋之旨,迟迟不下,过了六七天才差官发尸,和杨涟、左光斗等三人尸体由牢穴中拖出,骸胀而黑,肌生蛆蚋,溃烂零落,几难以辨认,那年魏大中五十一岁。魏学洢领了父亲的尸体,匍匐扶衬归乡,日夜伏草啼号。
绝望去世
魏大中虽死,但追赃的行动并未停止,因此魏学洢被下浙江监狱。魏学洢在家庭遭此大变,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痛心疾首,因此也视死如归。在这同一年,魏学洢也因病而死,死时才二十九岁。一生没做过官,著有《茅檐集》8卷,为《四库全书》收录,内《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一作:篛篷)
核舟记。明代。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一作:篛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读史述 其六 荆轲。明代。魏学洢。 萧萧易水波,日晏客未至。十三死灰儿,勉强共大计。坐中击筑人,何不充秦使。田光死也饯,于期死也贽。空死一无酬,烈士丧英气。愿逐酒人游,哭尽不平事。
读史述 其七 张良。明代。魏学洢。 子房妇女容,冷致澹人意。鸿门撞玉斗,从容自游戏。想其眉宇间,消尽浪沙气。壮心未肯降,偶尔付刘季。万户亦何庸,赏功汉家事。谷城拾黄石,归来好閒睡。
读史述 其八 苏武。明代。魏学洢。 苏武挺奇骨,矻然不可移。齧雪兼咽旃,掘鼠还牧羠。孤臣合穷死,不用青天知。区区惜朝露,故人真女儿。
拟古仍古韵 其十六。明代。魏学洢。 飒飒寒气发,重以夜猿悲。居人歌北风,征人赋无衣。一别涉九秋,心知无久违。门前候征旆,遥遥睹容辉。归马驱倍疾,亲为授前绥。荷裯道相思,百年愿同归。梦君远行迈,送君出重闱。惊泪浃芳席,劝君莫分飞。须忆离别时,出入频相睎。从今脱车辐,勿复窥双扉。
拟古仍古韵 其十七。明代。魏学洢。 薄暮远音至,戚戚心恐慄。向前视尺函,手书粲分列。妾颜三五月,夜夜清光缺。思君历秋冬,惠□□□□。
重过蒋氏莲雪居用昌谷韵。明代。魏学洢。 十月严霜飞,江空天在水。沙炮霣红箨,荒日下平地。大野旷肃杀,万物绝狐媚。独存汉宫秋,西风乱葱翠。孤村澹微晃,草湿泫寒泪。惊丝转危叶,片片枫林醉。荒磴蚀苔衣,窞黑阒幽邃。平畴忽波立,烟白失涯涘。潭深古龙吼,石滑蛟涎腻。客雁叫高旻,千行作人字。怒涛荡云色,参错骈岩峙。杳隔阛阓声,时见断蓬起。急趁半篙日,棹入茸萝里。苦蔓罥黄葛,树卵小垂紫。深林人有无,敲石煮丹髓。吴舠狭溪转,斜光照新穟。短篱晒残锦,芙蓉映缟帔。碧篁韵凄涩,欹濑枯枝坠。縠雯杂轻霭,栎径浸沈毖。归鸟飞影疾,帆落园扉閟。枯藤束方笈,病蠹避芸气。床头鱼肠剑,铜花射朱几。青鸟忆琼瑶,白凤含玄粹。堕发成蜗牛,笋迸北垣圮。耳热商歌发,苦调咽秋思。冷焰摇素壁,古庙笑木魅。长夜读天问,璧贱麸胡贵。肠轮几回直,心事飔风似。壮士破刺促,残编掷疑义。诡谲石鼓辞,鼎彝汉郊祀。聱牙故期期,不谙奚复耻。巨螯勍如铁,觞政苍鹰吏。欢集馀閒情,柔丝漾芳饵。嫩粉琅玕脆,肥绿银光纸。下阶荚钱薄,闭閤检陈事。懒谱难忘曲,羞裁雀台妓。三闾倘前身,数疑宓妃至。赋成六螭舞,万岫倒行次。风高山骨瘦,月小蛾眉悴。长天若鹅溪,一泼潇湘意。冻霞珊瑚赪,老鹘刀棱翅。草甜蒺藜硬,铁骑沙场戏。霜扑平城儿,愁绝昆崙使。王孙拥罗幕,葡萄闹横吹。夹屏金鸭煖,睡熟鲛绡渍。黛拂青虫簪,茜脱胭脂臂。此夕氍毹欢,几人酸肠刺。丈夫贵行乐,穷达聊自肆。归家弄锦孩,剪梅帖花子。
赋得客帐梦封侯。明代。魏学洢。 燕山飞骑白如练,羽林夜诏趋金殿。宫妆武妓唱铙歌,甲光雪照银花片。材官小臣拜稽首,肘后铜符金压纽。丈夫此举不足奇,虎头燕颔蚤有之。会须万里筑鲸鲵,忽然窗角射明月,布帏斜挂猩红血。
别蒋季。明代。魏学洢。 我本无心人,啁笑杂凌厉。我本有心人,临岐惜分袂。季也知我者,不言领深意。昵我坟典志,去我卒岁计。譬人慕青山,梦里皆诗思。及睹青山色,锦囊无一字。春风好相忆,一鼓莲花枻。
读史述 其一 侯生。明代。魏学洢。 翩翩信陵君,夷门拔奇士。白手搏强秦,缓急莫堪使。一策虎符飞,再策铁锤起。杀气入邯郸,秦军无坚垒。此时夷门客,长笑送公子。头颅留谢人,事完身足死。
读史述 其三 鲁仲连。明代。魏学洢。 鄙夫争一身,身外匪所计。有如魏帝秦,何与鲁连事。先生独倜傥,慷慨决大义。五岳倒地轻,沧海连天沸。吐舌如吐刀,锋锋着人厉。白日走秦兵,先生天下士。
读史述 其四 屈平。明代。魏学洢。 洛阳隽年少,投文吊沅湘。悯累堙郁志,讯累远自藏。谣诼虽蔽明,美人安可忘。苟能历九州,故都可徜徉。嘿嘿不忍去,抱此九回肠。骚人恨无限,千载为悲伤。
读史述 其二 蔺相如。明代。魏学洢。 秦王会渑池,邯郸出孤注。帐下千熊罴,笙筝乱如雨。提瑟藐万乘,耽耽视毚兔。一夫瞋目呼,虓虎不敢怒。残丝奏杀声,雪锋交五步。昔年柱前血,今日堪相污。壮哉蔺夫子,千载有馀慕。
读史述 其五 伍员。明代。魏学洢。 楚臣报楚怨,楚人心胆寒。但当收谗夫,菹醢流馀脔。断棺笞故主,倒行剧无端。长蛇栖郢宫,举国发冲冠。秦庭七日哭,安得不悲酸。
拟古仍古韵 其五。明代。魏学洢。 华山千馀仞,夹柏青云齐。枝枝遥相盖,馀阴覆琼阶。上有双鸳鸯,达曙酸且悲。行者问闾里,云是焦仲妻。前车勿驰驱,驻马且徘徊。援琴谱清曲,曲罢声转哀。可怜被逼迫,重伤相见稀。生前痛离别,死后徒双飞。
拟古仍古韵 其六。明代。魏学洢。 未别视别轻,别时太草草。恨我非晨风,送君桑乾道。天长路曼曼,江空水浩浩。花落悲鸟啼,身与秋风老。
长乐閒赋 其三。宋代。黄裳。 越王峰下小棠深,秋入三山未暇寻。两造盈庭真与伪,紫玄堂上本无心。
清风阁。宋代。王安石。 飞甍孤起下州墙,胜势峥嵘压四方。远引江山来控带,平看鹰隼去飞翔。高蝉感耳何妨静,赤日焦心不废凉。况是使君无一事,日陪宾从此倾觞。
万年欢 赠宋子犹先生七十次朱致一原韵。清代。陈维崧。 碧海青天,叹横江下濑,楼橹非昨。贝阙龙堂,弹指绡宫乾却。枪卧绿沈休拓。任半世、凤飘鸾泊。閒排纂、世史长编,朱黄细界疆索。菰芦景略谁知,向窗前讽呗,肆上丸药。老兴淋漓,一笑人间轻薄。身亦北山猿鹤。只一语、临风相托。嘱渭水、好把纶竿,藏舟且付春壑。
题刘中守佥宪为闽海宪史马谦叔赋二首 其二。元代。李士瞻。 远山迢递近山高,茅屋溪声阅涧毛。江浦潮来帆正疾,日边归客顿相遭。
题王寿山先生人心尽如此图。清代。丘逢甲。 人心不和平,天下乱未已。谁言治天下,不自人心始。图中之人盖知此,偶出鸣琴作宰官。作诗作画皆琴理,诗臻清品画逸品。琴韵泠泠满山水,山虚水深吏归矣。我居君山西,君居君山东;相去百里近,相隔百年中。百年未满万事变,人心非复君时同。此时张弦论天下,自非更改难为功。奈何古乐付俗手,一任繁急乖商宫。题君此图心忡忡,安得瑶琴一曲鸣熏风?
醴泉院。五代。和凝。 万山岚霭簇洋城,数处禅斋尽有名。古柏八株堆翠色,灵泉一派逗寒声。暂游颇爱闲滋味,久住翻嫌俗性情。珍重支公每相勉,我于儒行也修行。
芜关元旦,用渔洋蟂矶灵泽夫人祠韵,口占二绝寄怀恂斋 其一。清代。张之纯。 我留皖国子归吴,客里情怀分外孤。不识椒花新颂献,举杯忆及旅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