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骊歌去惘然,珊瑚洲畔惜离筵。浑无宝玉归清橐,祇有琴书拥画船。
民朴也知生爱戴,僧閒犹自感周旋。他时不禁遐思处,花弄晴春月满天。
送丘太史曙戒还都改除用周鹤田韵 其二。唐代。释今无。 一曲骊歌去惘然,珊瑚洲畔惜离筵。浑无宝玉归清橐,祇有琴书拥画船。民朴也知生爱戴,僧閒犹自感周旋。他时不禁遐思处,花弄晴春月满天。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夏秋多雨自赵北口至鄚州二十里间皆成巨浸编筏以渡宛然水乡风景也。清代。汪如洋。 晓发十里铺,浓云作秋寒。秋寒泻层碧,四面江湖宽。中央界燕赵,倒影虹桥弯。南人困尘沙,得水逢旧欢。耐可荡胸臆,且宜濯缨冠。柳阴有篙楫,争渡如争滩。故道失雄鄚,稽天势漫漫。周园下错田,虑随东逝澜。纵横亘港汊,脉络纷倪端。瘦马载急递,高轩装达官。布帆熟无恙,来往凌屋山。宁知万粱䕸,半饱鱼鳖餐。我时截中流,凄风激微湍。感彼刈获谋,遑恤衣裳单。侧闻清口涨,民庐暴摧残。楗菑赖重臣,上释宵旰艰。兹方积潦致,平治凉非难。将修道茀政,况异哀鸿叹。行殿丽金碧,水围停玉銮。归途期步谒,泥裂龟纹乾。
筠庭。元代。吴当。 老屋城南倚翠屏,萧萧脩竹满前庭。笋因夜雨侵苔长,枝共春云覆槛青。深处石閒留客坐,隔林莺啭抚杯听。故人诗句应题遍,藜杖何时一叩扃。
钓翁(一作郑谷诗)。唐代。罗邺。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七。南北朝。庾信。 移风广轩历,崇德盛唐年。成文兴大雅,出豫动钧天。黄钟六律正,阊阖八风宣。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舞林鸾更下,歌山凤欲前。闻音能辨俗,听曲乃思贤。感物观治乱,心恒防未然。君子得其道,大平何有焉。
长山王同年学博过访因谈醴泉寺赠以小诗。明代。杨巍。 君家长白山,中有醴泉寺。垂老不能游,笑我缘何事。君今访我来,更复谈清致。一泉生峰顶,乱流到平地。范公读书堂,四时有苍翠。岂惟山水佳,其人亦相似。名高齐鲁间,羡君从早岁。同榜称白眉,词林为赤帜。地灵人亦杰,相传岂无谓。礼闱久抱屈,复罢催租吏。横经向何所,人文观盛世。崇卑不足论,所贵有胸次。酌君一杯酒,相看各意气。白云逐君来,使我生遐思。
深云庵壁上读外舅海门先生诗。。张铉。 儿时见此诗,面壁心欢喜。盘桓日云暮,雒诵犹未已。今晨款禅扉,破灶茶烟起。尘封阁上经,蜗篆窗间几。重启碧纱笼,生气犹满纸。名山留千秋,先生长不死。
宴西园 怀黄巽卿。近现代。傅熊湘。 曾记西园夜雨。曲曲心期閒絮。匹马走黄河。泪痕多。侬亦风尘倦矣。郁郁安能居此。相约买青山。白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