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翠楼头火树红,汉家旧事已成空。空馀一片啼魂血,洒向炎方粤峤中。
荔支诗 其二十七。唐代。释今无。 积翠楼头火树红,汉家旧事已成空。空馀一片啼魂血,洒向炎方粤峤中。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杨柳枝·谁识天边一井金。金朝。王哲。 谁识天边一井金。紫光侵。朝朝日日眼前临。没人寻。惟我静中知去处,自堪任。尽斤尽两入珠林。出高岑。
虎丘如公房追忆子约。明代。皇甫汸。 重探支遁室,曾记惠连来。草色迷春梦,松声起夜哀。居然随物化,何自验轮回。独惜题名处,残碑半覆苔。
送施子之豫章。明代。宗臣。 我闻李白游江海,西爱匡庐东九华。九十九峰江上青,五老香炉飞紫霞。今君家在九华住,时与仙人数落花。一日拂袖起为吏,复得庐山对官衙。人生出处贵遆意,区区冠盖何足夸。唯得名山共朝暮,翠屏锦障天之涯。豫章之牍纷如麻,君其理之勿怨嗟。只今海中之寇数百万,日日江门喧鼓笳。西望豫章仅千里,一朝可以飞浮槎。紫薇群贵芙蓉夕,君其豫言勿复惜,九华匡庐动颜色。
晚步后园觉有春色。宋代。韩琦。 桃李知春意,阳和到嫩萌。风霜谁自困,莺蝶始多情。终入芳菲赏,休论早晚荣。穷边何所负,轰鼓醉金觥。
春日郊望。清代。牛焘。 为农兼学圃,有粟慰饥寒。濯濯芙蕖美,花花世界宽。一春劳望杏,九畹胜滋兰。偿取芳膏润,应怜稼穑艰。
送王瞻叔总领。宋代。李石。 吴山浮海青,蜀山粘雪白。两山相西东,渺渺万里隔。一官谁卑高,博士省中客。岁月成后先,去住作分拆。先生何时来,六经尚遗泽。衣钵肯付我,颇任弟子责。须髯襄阳翁,龙凤出窟宅。典刑耆旧内,卿月耀词伯。归路入西湖,官梅已堪摘。好将软红书,博此千顷窄。夷吾王郎孙,江左书竹帛。临风失惊呼,看刷九霄翮。
闻曾裘父丈亡追用前韵寄审知二首。宋代。赵蕃。 凉风不审意如何,逝日能言客有过。师友渊源说宗派,要君文字饱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