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霜为骨血为衣,朅向炎邦寄翠微。多少官桥人不识,夜深疑作岭霞飞。
荔支诗 其四。唐代。释今无。 冰霜为骨血为衣,朅向炎邦寄翠微。多少官桥人不识,夜深疑作岭霞飞。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挟瑟。唐代。陆龟蒙。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寥寥倚浪系,㗫㗫沈湘语。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送章孝偁归荆南。宋代。史尧弼。 峨岷西南横,盘石含灵光。胃蓄不得发,澒沿唆卷藏。泄为万夫豪,联翩郁相望。缅怀嘉佑初,赫赫都官郎。著龟抱先识,虎豹披其章。幕府西陲开,挟策驱猷羌。喑哑竟莫吐,反被按剑防。青天徒昭昭,万里自投荒。直气终凛冽,身仆心难僵。高平伊周徒,奏疏排未央。忠义一朝振,朱鸟吞光芒。还知百岁后,生此雏凤凰。粲粲五色羽,欲下虞廷翔。先民重世德,君子思不忘。祝君期无忝,追攀轶飞扬。会使坤南隅,气象还苍茫。
十九日过耿运干。宋代。韩淲。 春风池馆水溶溶,杏浅梅深柳意浓。拄杖横皋穿麦垄,倾壶中沚见云峰。有来好事能同适,尽把閒吟不自供。莫道涧湖相去远,要惊心赏每难逢。
卜算子 别怨,用饮水词韵。五代。袁思古。 砧杵报秋风,惹起芳心动。寂寞寒灯夜悄然,孤负鸳衾梦。一纸诉相思,素手频呵冻。和泪书成欲寄君,又恐君愁重。
捣练子 其二。明代。俞彦。 风峭紧,月模糊。捣练声高忙复徐。欲寄芦河书一纸,边霜莫待染关榆。
题孟中丞茅阁。唐代。元结。 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亭亭最高处,今是西南隅。杉大老犹在,苍苍数十株。垂阴满城上,枝叶何扶疏。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及观茅阁成,始觉形胜殊。凭轩望熊湘,云榭连苍梧。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客有在中坐,颂歌复何如。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欤。公方庇苍生,又如斯阁乎。请达谣颂声,愿公且踟蹰。
接家书。清代。李惺。 客中日盼家书到,接得家书不忍看。纸尾定知言未尽,墨痕疑有泪难乾。困人碌碌成何事,对此茫茫集百端。中酒阻风今夜又,寒镫影里漏声残。
还丹复命篇 其二十二。宋代。薛道光。 迩来活计不胜清,一亩沙田手自耕。晴雨共资春气力,不愁苗稼不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