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勤翻案牍边,消残苦乐对高天。灵光万丈无寻处,端水清清到几筵。
吴锦雯司李以诗见怀短章答之 其二。唐代。释今无。 贝叶勤翻案牍边,消残苦乐对高天。灵光万丈无寻处,端水清清到几筵。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隔林泉声随风出不得见。宋代。王履。 窈窕锵鸣不见形,两情相倚进无声。闲云忽似神交意,行到声边再不行。
唐参政挽诗 其二。宋代。刘攽。 倜傥先言路,经纶重鼎司。武文兼二允,爱直见双遗。无复灵台论,空伤薤露诗。邢山向郑国,千古意同悲。
书静照禅师塔。宋代。王安石。 简老已归黄土陌,渊师今作白头翁。百忧三十余年事,陈迹山林草野中。
菩萨蛮 其二。近现代。赵尊岳。 盈盈花雾侵帘轴。筠蓝渐遣开金菽。夕照泛疏棂。雏蜂趱落英。几回人倦倚。独对苍茫际。叫破一声声。长空归雁鸣。
和李提举山宫梅。宋代。曹勋。 客中作喜暄风回,徐行东郭嘉惟梅。萧萧千竿缭秀色,粲粲万玉明芳蕤。海山飞仙堕萼绿,珠璫缟袂令人疑。须臾四山下倒景,华姿照眼无纤疵。主人才气世所知,意谓澹坐徒尔为。杯盘错落光陆离,与客揖此玉一围。锵然韵语压邹枚,清思彻骨歌无归。它时尚容嗣此赏,冠巾乱插无迎随。
倒押前韵。宋代。彭汝砺。 幽斋置图史,相与乐清辰。世路宽鞿靮,心茅得斧斤。圭蓬思魏阙,寤寐想枫宸。困阨孟东野,羁穷朱买臣。惠时空有策,知己尚无人。迹退心犹锐,时穷道益伸。凤潜倾帝阁,龙蛰望天津。业负青云器,宁期白屋民。第增材德富,休笑室家贫。荜户此时隐,金门异日臻。世途虽晏晏,边寇尚辚辚。邂逅得归汉,箴规当借秦。安危归指画,可否属经纶。力振朝纲弊,期增治具新。致君儒者事,康世士之仁。蓄极符亨矣,无羞困辱身。
军行杂咏 其五。清代。陈宝。 饮马涉河水,水深当马膝。土团练未坚,周垣筑甫毕。千里列防戍,岂能寸寸密。以我晨星稀,当彼飘风疾。捣虚猝莫御,走险逝何及。此贼固天亡,翱翔未思出。养痈虑终决,执尾忧骤失。握奇有竞絿,沈思耿中夕。
次韵龚实之正言见寄 其二。宋代。王十朋。 谏坡乌府迹相望,眼底何曾识六郎。去国雅钦龚胜节,得州欣近郑公乡。尺书远荷鸿传至,好句惟忧电取将。未见紫芝人已说,天庭喜气十分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