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庸,唐末诗人。吴郡(今苏州)人。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进士及第。崔庸能诗,曾于昭宗乾宁初,游苏州昆山惠严寺。该寺殿基构筑神巧,壁上有著名画家张僧繇所画龙。如腾跃状,栩栩如生,崔庸颇为称赏,遂赋《题惠严寺》诗。《全唐诗》录存其诗一首。
送人入金华(一作赠别东阳客)。唐代。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泛鲍塘塘在元祐宫前用颜汉东韵时顾司空袁傅二中贵在坐 其二。明代。王廷陈。 玄宫金间碧,秋沼水澄清。槎泛还依斗,箫鸣且劝觥。筠笼持枣献,芳饵得鲂烹。鹤驾何由假,招携仗友生。
宿承天观用杨廉夫韵。元代。吴讷。 承天观里开图画,吴越山河一览中。半夜月明湖水白,五更日出海门红。彩船春晚笙歌歇,粉堞风高鼓角雄。十二阑干都倚遍,归心飞过大江东。
九日顾迂客雷阮徒招集吴山登高用昌黎人日城南登高韵。清代。魏儒鱼。 令序恣间寻,吴人雅好弄。微风况暄和,次帽不觉冻。群贤欣华至,夙饶济胜用。飞步蹑崚嶒,惭余未能从。彦先载酒来,次宗辄与共。相携升仙槎,空阔随目送。石湖晚更平,绿净绝攒葑。白发演《霓裳》,遏云声四纵。方罄卜夜欢,兹游讵倥偬。词客一流连,山灵亦增重。
自音声岩泛小舟下高溪。宋代。杨万里。 晚日黄犹暖,寒江白更清。远山冲岸出,钓艇背人行。舟稳何妨小,波恬尔许平。大鱼不相报,拨剌得吾惊。
小阁。清代。孙原湘。 檐际凉云冰漾浮,果然小阁胜琼楼。竹阴满榻清如扫,花影移帘渐上钩。守礼敢烦郎熨体,倦妆还唤婢梳头。病馀偶揭閒书卷,本为消愁却惹愁。
沁园春 答宣远见赠。清代。王策。 风雨寒窗,三复新词,凄然断魂。似失群冷蝶,再温花梦;破巢秋燕,重省帘痕。笑我情痴,疑他梦幻,白昼揶揄满路人。君何者,把啼鹃血泪,遥和哀猿。漫言一样邅迍。算薄命、如何可并论。叹君虽落魄,两钗曾合;仆真憔悴,双剑长分。嫁杏何曾,聘梅兼未,哭杀春风紫玉坟。登楼望,有落红万点,罨断吴门。
送高侍御谪官南归 其三。明代。李孙宸。 已恨交亲少,哪堪尔复还。清秋焚谏草,白发待斑斓。臣自欢开网,君原许赐环。苍生同系望,莫便稳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