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3—1644)明苏州府昆山人,寄居常熟,字文休,号假庵。归有光孙。诸生。承其家学,十岁便能诗歌,与李流芳、王志坚合称三才子。善画墨竹,能草书,尤精篆刻。崇祯间征为待诏,不应。有《假庵诗草》。
和陶杂诗七首 其五。明代。归昌世。 束发万里志,终焉老一经。夕秀复朝华,孺子多早成。老少不相及,时事亦变更。隐几静焚香,和墨书《黄庭》。草莽无远图,不寐晨鸡鸣。兵食仰东南,怆然伤我情。
和陶杂诗七首 其六。明代。归昌世。 春半暖初回,疏雨兼和风。新晴临晓江,万象一镜中。策杖访僧寮,披榛小径通。梵音令人静,世事皆楚弓。
和陶杂诗七首。明代。归昌世。 春半暖初回,疏雨兼和风。新晴临晓江,万象一镜中。策杖访僧寮,披榛小径通。梵音令人静,世事皆楚弓。¤
咏落叶。明代。归昌世。 除却离忧百事慵,重来苔径旧时踪。江清秋响风催棹,鸟去庭空月照筇。回首独愁千万树,隔林细数两三峰。茫茫憔悴初冬色,飒沓时闻五夜钟。
和陶杂诗七首 其一。明代。归昌世。 宇宙何茫茫,起灭同一尘。胡为一日间,各营百年身。华堂与崇丘,去疏来者亲。我庐非我有,四顾谁为邻。有如远行客,当夕已戒晨。有怀不胜蹉,举目皆劳人。
和陶杂诗七首 其二。明代。归昌世。 清溪直村坞,修竹带邻曲。花明户未开,风暖睡初足。道侣两三人,开尊傍棋局。永夜杂笑言,留宾方灭烛。柝响间疏钟,群乌啼朝旭。
和陶杂诗七首 其三。明代。归昌世。 晨朝理轻策,日暮脱归鞅。行行林水间,修然濠濮想。时见行路人,芒芒将焉往。不如播种者,晴雨候消长。野舟横可渡,不复愁河广。深感田父言,耕耰戒卤莽。
和陶杂诗七首 其四。明代。归昌世。 秋深霜露繁,高原榆柳稀。征途戒舟车,鸿雁天边归。徘徊歧路旁,薄寒吹我衣。悠悠自世路,幽独那可违。
题故园龙眼树。明代。陈子升。 故园龙眼实初垂,三径荒芜鸟雀欺。借问交亲情几许,风前消息荔奴知。
赴官晋陵别端禅师。宋代。陆蒙老。 枕上浮生过半百,短发毵毵霜样白。西溪溪上旧家山,岁岁故乡归似客。船头渐这古松门,云是吴均读书宅。烟云半岭见层楼,峥嵘鳌顶蓬宫窄。有人挂衲归盘陀,棱棱瘦骨真维摩。几年面壁舌不动,忽然拍手演渔歌。秋来满船载明月,直钩不钓闲鼋鼍。一雨笠,一烟蓑,五湖深处任风波。黄梅渡口水流急,救护心谁如老婆。
柏岩山。清代。朱一蜚。 恒山劈西支,柏岩特奇秀。阆仙昔栖隐,古洞曲通秀。灵源相对清,一线天光漏。老树郁鬅鬙,阴风生邂逅。丁黑冘交鼓钟,陡蛱急悬溜。禅师去已遥,山鬼啼清昼。黄金铸不成,溪云诗意瘦。岳色凄然来,双泪满怀袖。
戏赠世弼用前韵。宋代。黄庭坚。 盗跖人肝常自饱,首阳薇蕨向来饥。谁能著意知许事,且为元长食蛤蜊。
游寒谿次醅字韵题九曲亭一首。宋代。苏籀。 幅巾戏漉彭泽醅,尺书间觅来禽栽。东坡居士五年久,真主未遽求盐梅。扁舟夷犹水刻窟,双履秃缺峰峩嵬。招揖西山与东鲁,回首阊阖并玉台。标榜高甍方外景,不染时世毫端埃。倚空千重翡翠盖,落日万顷琉璃堆。兴酣鱼鸟安乐国,喜溢仆驭陶家罍。惜哉二老削旧迹,不论石上并墙隈。碕岸横舟昔时睡眠,刻划独免漫苍苔。梵刹青莲旧僧社,径遂几合无人开。方今九原如可作,足使四海凋摧。封章千载垂可否,玉堂黄合犹儋雷。精义穷神致实用,不变生死无去来。天下书生践遗迹,棠荫处处思贤哀。
遣兴。宋代。陆游。 勋业如今莫系怀,开单日日学僧斋。谗深只有天堪问,忧极浑无地可埋。看镜已成双白鬓,登山犹费几青鞋。晚来诗兴谁能那,雀噪空囷叶拥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