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其一。明代。谢重华。 高斋日抱白云眠,竹籁松涛落枕边。赢得樟冈当屋角,虽贫不废买山钱。
山居 其三。明代。谢重华。 不谒王侯春复春,自栽松菊结为邻。无端习懒翻成癖,怕见闉阇一片尘。
山居 其四。明代。谢重华。 眠花藉草卧看山,岩下幽人镇日閒。犹有流莺閒不得,时时飞舞出林间。
山居 其二。明代。谢重华。 却笑年前未挂冠,欲排阊阖献琅玕。于今筮得天山遁,且学诗人咏考槃。
君不见湛园秀质方美德,琢磨既至成圭璧。又不见嶰谷良材备五音,时时欲作蛟龙吟。
良工制物无钜细,尚象取材皆有意。周规折矩方且圆,表峻坊隅里坦易。
黎廷玉以斑竹茶盘见惠并赠佳铭赋谢之。明代。谢重华。 君不见湛园秀质方美德,琢磨既至成圭璧。又不见嶰谷良材备五音,时时欲作蛟龙吟。良工制物无钜细,尚象取材皆有意。周规折矩方且圆,表峻坊隅里坦易。奇文劲节凌湘江,一经屈抑始成器。霜华露液此中擎,脱离凡骨通仙灵。始知藏器待时动,捧玉持盈讵有倾。我承嘉惠三抚几,岁寒何可无君子。中虚外直斐然文,对此长如对故人。
述怀。明代。谢重华。 男儿生堕地,志气凌青雯。下以答苍生,上以酬圣君。宁能弄柔翰,白首老耕耘。悲哉际阳九,世路多蝇蚊。自制芰荷衣,青山卧白云。郁郁久居此,中怀每若焚。展卷聊消日,为园且习勤。白眼看云烟,佳气常氤氲。蒲团学枯寂,静悟五千文。终谢尘氛去,西山麋鹿群。
闻变 其一。明代。谢重华。 百二山河一旦休,中原无地觅神州。英灵已化啼鹃去,忠义宁为舞鹤羞。豫让有心长抚剑,包胥无力叩同仇。满朝金紫归何处,不为君王展半筹。
闻变 其二。明代。谢重华。 至尊宵旰久茕茕,戎马何缘践帝京。文武虚誇能坐啸,风尘谁解作长城。昭阳殿里箫声断,长乐宫中月色明。血诏一通堪痛绝,普天传视泪如倾。
庚寅春兴 其一。明代。谢重华。 山下茅庐一径通,鹿门高隐似庞公。欲医俗病书为药,要破愁城酒有功。向暖荼蘼迎旭日,窥帘乳燕舞轻风。南薰再过天中节,应见城边荔子红。
庚寅春兴 其二。明代。谢重华。 连朝雨脚细如丝,水满池塘绿满枝。閒却桔槔忘帝力,安排钱镈待天时。鸟嫌树滑鸣偏懒,花怯春寒放故迟。准候浮云都散尽,相携知己咏鱼丽。
辛卯春日即事 其一。明代。谢重华。 烽火连宵照海东,杜鹃啼断夕阳红。已悲穗石生荆棘,休向舂陵望郁葱。运去中流徒击楫,愁来孤馆漫书空。只今凝碧池头宴,谁是当年戆乐工。
辛卯春日即事 其二。明代。谢重华。 连旬淫雨苦相侵,日色阳和贵似金。天地有情还涕泪,风云无处不萧森。田夫望岁抛锄立,词客愁霖拥鼻吟。转瞬沧桑凡几变,新亭未上已沾襟。
元符万宁宫庆成颂。宋代。赵佶。 句曲之山,有居其颠。谁氏之子,象帝之先。启迪后人,淑修其身。守静而笃,是为葆真。在昔元符,作室其下。经始勿亟,以遗来者。我应受之,嗣绍厥绪。我仪图之,缮此栋宇。考彼宫宇,因心而友。不日成之,克相其后。乃益其名,曰维万宁。书以揭之,用妥明灵。道大无方,体用有常。以德则帝,以业而王。坐进此道,与道无极。神之听之,洽此万国。
凤凰台上忆吹箫 秋夕。清代。吴兰畹。 凉魄孤悬,暗虫低诉,纱笼篆缕空凝。正鹤寥琴寂,絮语馀温。又是商飙做冷。声声雁,凄断湘滨。阑干倚,新愁旧梦,付与诗魂。青青。镜中鬓影,瘦损一丝丝,晕上秋痕。只药炉茶鼎,静伴寒灯。多少腻红剩绿,恁耐得、风雨朝昏。晶帘悄,微吟浅醉,莫道酸辛。
八月十三夜与文济时范质甫城西泛舟达秦淮三首 其二。明代。顾璘。 六代烟华地,狂歌得夜游。山河横王气,水月弄清秋。木落长干寺,云残太白楼。共君须痛饮,沉醉傍沧洲。
楚正议 其三。宋代。文彦博。 每读龟书鸿范篇,人间五福是高年。公年九九虽无慊,散尽耆英我屹然。
次韵康庆之秋雨喜凉书怀五首 其一。元代。方回。 躁求欲火炽,寂守德宇凉。斯人老世故,秋雨锄骄阳。季郈鸡浪斗,臧谷羊俱亡。矢诗写高怀,耸如见清扬。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宫之奇谏假道。先秦。左丘明。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