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陈衍自幼随祖父读书写字诵诗, 10岁时已读完《书》、《诗》、《礼》、《易》等国学经典,能将“六朝人文长篇若两都若哀江南诸赋皆背诵如流”,且“终年为诗,日课一首”,还对唐、元、明人笔记、小说广有涉猎。但他在考场上并不如意,屡试屡败,好不容易在光绪八年(1882年)才中举,当时二十七岁,同榜者中还有后来的外国名著翻译家林纾。
1886年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随军招抚当地土著。1886年在北京时,与郑孝胥共同标榜“同光体”,并成为“同光体”闽派的代表人物,其评论著作有《石遗室诗话》。 1895年三、四月间,陈衍到京会试,时值甲午中日战争后期,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求和签署《马关条约》,举国哗然。陈衍起草、并与林纾等人联名上书都察院,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等领土。1897年夏,陈衍被公推为《求是报》主笔,在其主事期间,《求是报》的内容包括社论、谕旨恭录、中外新闻、中外法律法规、译文和逸闻、理论科学的译介和小说连载等等,而且每期都有针对中国现状的论说,因此读者日多,风行一时。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正是由《求是报》看出陈衍的卓越的才干,于1898年邀请他到武昌,为其写作,并任《官报》局总编纂。1898年春,京城会试之际,变法呼声正高,陈衍作《戊戌变法榷议》,分议相、议兵等十条,提出自己的变法主张。同年,应经济特科试,不中。戊戌变法失败后,《官报》停办,陈衍筹办《商务报》,以研究实业为主,除了连载他同其下属河濑仪太郎翻译的《银行论》、《货币制度论》、《商业经济学》、《商业地理》、《商业开化史》、《商业博物志》、《日本商律》、《破产律》等外,还连载了《欧美商业实势》,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做了大量翔实报道。1907年陈衍到北京任学部主事、并兼京师大学堂文科教习。1911年清朝灭亡后,到南北各大学讲学。1912年12月起,在梁启超主办的《庸言》半月刊上连载,数十万言的长文,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甚获好评。后来《石遗室诗话》结集出版,风靡一时。“煌煌巨帙,声教远暨海内外,一时豪俊,奔趋其旗之下。”他要续辑诗话的消息传出后,各地诗人竟“争欲得其一言为荣,于是投诗乞品题者无虚日”。他得意地告诉朋友:“海内诗人寄到之集,已阅过者殆满间一屋,而架上案头,有已选佳句不及收入者,尚不可胜计。”陈衍的诗歌理论对“同光体”诗人的上述主张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发展,具有集大成的意义。他的诗作则瓣香白居易、杨万里,多抒发闲适情趣,涵泳山水妙旨,遣词造句,颇具新意,于“同光体”中自成一家。
1916年起编修《福建通志》,5年后《通志》全稿完成,凡600余卷约1000万字,除盐政、水利等数志外,皆由陈衍一人经营编纂。该《通志》于1938年出版,迄今仍是省志中最为完备的一部。
1933年除夕,钱钟书拜会他,当时已年过七旬,钱其时尚在清华读书。可谓忘年之交。钱在英国留学时陈衍还寄给他自己的诗作,其中有“青眼高歌久,于君慰已奢”诗句。钱钟书早年“好义山、仲则风华绮丽之体,为才子诗,全恃才华为之”,陈衍则批评他:“汤卿谋不可为,黄仲则尤不可为”,因而改弦易辙,奉衍若神明。三十年代初,陈衍仍对钱钟书到国外念文学大惑不解:“文学又何必向国外去学呢!我们中国文学不就很好吗?”
陈衍晚年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并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1937年8月,陈衍在福州病逝,葬于西门外文笔山。
红情。近现代。陈衍。 者番物色。算水嬉结网,柯亭评笛。报道芙蓉,叶叶花花近攀摘。金屋安排渐稳,单欠我、催妆词笔。正怪汝、打桨迎来,耽搁挂蒲席。汧国。笑寂寂。漫记与绣襦,旧恨眉积。著人欲泣。揉损缭绫夜深忆。繁掾香囊叩叩,应不数、香车油碧。更待我、平视也,洛神赋得。
贺新郎 丁亥闰四月十三日赋。近现代。陈衍。 朝雉飞鸣鷕。是一双、南来翡翠,西来青鸟。几度灵均媒不好,痴汉欲驮騕袅。算判牒、氤氲分晓。七宝楼台三万户,看枕边、玉斧工夫巧。待比翼,伽楞了。梢头豆蔻娉婷袅。压春风、珠帘十里,善容为窕。展眼千重石榴吐,领取一枝生小。想花下、樱桃多少。浅紫纶巾颜色称,羡座中、夫婿舒同佼。奈望眼,穿天杪。
徵招 赋送何研孙同年归扬州用韵。近现代。陈衍。 天涯秋燕都如客,寒烟黯然平楚。缥缈见云车,是蓬莱归处。萋萋春欲暮。旧曾劝、王孙无渡。一霎萍踪,乍圆吹散,满城风絮。明岁去衔泥,知何处。修椽觅巢辛苦。春草恋斜晖,怕东风无据。班生谁复妒。喜犹趁、芜城秋雨。只除却、会合联吟,珍重临歧语。
浣溪沙 题抱香室填词图。近现代。陈衍。 北宋词坛最擅场。有如诗律盛三唐。竹垞怎似玉田张。孤雁茗柯仍入选,太鸿开卷是天香。彊村衣钵晚年强。
高阳台 别苏戡。近现代。陈衍。 锦瑟年华,黄骢客子,一春同搁刀环。曾几番游,匆匆烛灺歌残。分明故唱贞元曲,忆当时、朝士衣冠。自依然。别去春明,出去阳关。诸君不少何戡在,更旗亭贳酒,赌取双鬟。急管繁弦。无端枕簟先安。江南倦客归欤未,唱玲珑、让我孤还。没心情,白下莺花,白下江山。
永遇乐 寄苏戡。近现代。陈衍。 一发江山,何人占断,归去来处。比向潇湘,谁教我、掉首向秦而去。杏花春雨,绿杨城郭,同不是、乡关路。怎蓬莱、回车指点,谪居独得家住。江潭自古。容行吟骚客,写怨朝朝暮暮。谁识年来,不生兰芷,润色牢愁句。小山丛桂,不来招隐,便合招魂共语。相望久,芙蓉浦上,尚盈坠露。
八声甘州 其一。近现代。陈衍。 早安排折柳唱阳关,送君挽征衫。竟里亭斜月,重门上钥,细雨春帆。翠被薰香拥处,汝手执掺掺。罗帐灯昏际,离思难缄。此去闺中风暖,已绿波人远,草长江南。更遥遥青翰,何以报瑶函。只春风、白铜堤上,与黄河、远上共矜严。好依旧、临风杨柳,万缕长搀。
八声甘州 其二。近现代。陈衍。 便重来唱彻后庭花,此愁奈君何。待斑骓骄赭,琼枝璧月,春影婆娑。携手神仙眷属,挟弹走三河。抖擞衣尘去,相对颜酡。一霎梦梦天醉,恶东风刬地,吹断横波。把琼思瑶想,收拾任蹉跎。枉殷勤、缄书三四,较细君、珍重意还多。只将遍、填膺烦恼,付与悲歌。
双双燕。近现代。陈衍。 旧巢在否,甚来寄漂流,玳梁重觅。衔泥倦矣,试听井桐萧槭,错认柯亭品笛。抚锦幕,虚凉羃䍥。分明软语商量,说与旁人争识。回首,重门翠掩,正香梦酴醾,嫩寒四壁。睃花捎尾,懊恼不堪攀摘。都为将离故国,过春社、帆樯开鹢。知得瀚海双栖,尚耐几时寂寂。
壶中天慢。近现代。陈衍。 天涯明月,早开窗、打叠将伊回避。不道关心回避处,早避断魂无计。万叠沧波,五更短梦,到枕喧虫思。挑灯猛想,置身今在何地。携手暂并闲阶,冰轮乍碾,照澈离人泪。况觅佳期还寝去,曲曲屏山怎睡。仔细容光,端详情况,争忍重回记。方诸如许,铸成此错真恚。
齐天乐。近现代。陈衍。 拨愁几度拈吟笔。愁多笔难料理。逝水华年,看天白眼,掩抑低徊如此。此间秾李。有十索丁娘,李波妹子。取次花丛,懒将回顾有如此。无端天与臣里。恁春光晼晚。娇姹红紫。锦幕虚凉,朱幡黯淡,蜂蝶也知徙倚。卿卿尔尔。尚百日清斋。太常如水。一任花枝,笑人眠共起。
八六子。近现代。陈衍。 忒侵寻,一年时序,愁肠直共萦回。正半晌惊心鸟语,霎时溅泪花枝。记春暗来。无端幽梦难谐。此水纵非衣带,何曾缥缈蓬莱。当送我、乘风镜湖飞度。梦游人近,梦鞋人到,那堪此际谁敲绣户。声声残雨空阶。待安排。银釭乍明镜台。
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一。近现代。陈衍。 字字销愁,行行排闷,依然愁闷全封。道觉松缠臂,蹙损眉峰。何补离肠万一,无益事、合绝来踪。甫能彀、些儿减遣,误惹还浓。重重。满枝结子,憎底事桃花,压遍娇红。累柳枝斜亸,眠起皆慵。谁管夜深无睡,多半总、听五更钟。令人瘿、年来也应,错嫁东风。
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二。近现代。陈衍。 金缕花枝,北风裙带,别离最是今年。甚一春心绪,不上蛮笺。知否人归雁后,何止思、发在花前。无聊也、待援此例,却又徒然。无眠。最防瘦损,看病渴孤花,怎护暄妍。忆蕊珠宫里,曾话缠绵。试作年时瑶想,禁忍俊、一晌迁延。迁延到、花时有人,要簸双钱。
菩萨鬘 回文。近现代。陈衍。 落花风景春衫薄。薄衫春景风花落。池水碧些些。些些碧水池。偶耽佳句有。有句耽佳偶。难道不看看。看看不道难。
贺新凉。近现代。陈衍。 竟有吞声别。怪连宵、风房露槛,云旗明灭。十载回肠无一语,已透中边洞彻。却不道、催花时节。纵有鹃声啼不断,顿西楼、月黑天如铁。曾不见,鹃之血。百身莫赎三良穴。甚池塘、荆榛栉比,都无磨折。拚却晓风残月苦,英发雄姿休说。况细数、灯光香热。耿耿当熊占鹊感,总星辰、昨夜明河澈。又岂啻,牙琴辍。
张宫苑拜嘉州刺史知恩州。宋代。宋祁。 二年同守梦刀城,遥节初为北道行。飞将负才曾捕虏,伏波见上数论兵。剑南剩腊梅迎使,塞下新春柳映营。贵宠逼身头未白,七貂终嗣汉西京。
梅花二十首 其十三。宋代。张道洽。 天寒花信未能灵,伫立通宵户不扃。小萼欲争天下白,数条独向雪中青。肯教旅雁寻常见,未许游蜂取次经。一片唯愁污尘土,寒苕和月扫中庭。
龙潭夜归。明代。谢宗鍹。 月黑闻人语,灯火荒村外。沿溪理轻策,归路山向背。苍茫屡相共,竹树森以荟。郁纡历已尽,依然烟霭内。回记所来时,潺湲声尚在。
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宋代。杨万里。 饥民日夜去,也有不荒田。旧雨仍新雨,今年胜去年。未嫌诗得瘦,只苦茗妨眠。花气薰人醉,来从若个边。
赤陵姐琵琶。清代。吴嘉宾。 先皇神武真无敌,黄屋亲行度沙迹。彊梁骄虏合天诛,为一妇人亡一国。天生丽质果何意,饮酪餐膻姿独异。教坊乐府那曾闻,挑拨随心成绝艺。殊俗由来好色同,几邀专宠几兴戎。胡歌才听檀槽响,祸水旋教毳幕空。索伦铁骑追风急,弃甲如山夜还袭。翔雁传将捷奏来,明驼载得红妆入。理藩院里秋槐阴,作乐犹能操土音。至今此曲传中国,想见凄凉断绝心。鲲弦历乱哀无主,蕃语侏离泪如雨。诏下金鸡许放回,始知圣德高千古。君不见小白旗边诛惑商,楚释夏姬仍不祥。何如今日赤陵姐,得抱琵琶归故乡。
秦中咏古。清代。张埙。 驱车乐游原,东下鸿门阪。草木半黄落,凄其岁云晚。当年宴会处,衰柳拂行幰。古人竭智勇,机事如环转。南郑幸西归,彭城竟东返。歧路在须臾,得失迥悬远。叹息俱陈迹,徒旅去偃蹇。且就夕阳中,野人原上饭。
送人从军永宁。明代。王恭。 忍泪含凄别四邻,温陵南去柳条新。殷勤试问边城卒,年少封侯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