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密

费密(1623~1699)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字此度,号燕峰,四川新繁人。费经虞子。奉父流寓泰州,其父邃于经学,尽传父业,工诗文,究心兵农礼乐等学,以教授、卖文为生,当道拟举鸿博,荐修《明史》,皆为辞。费密守志穷理,讲学著述,在文学、史学、经学、医学、教育和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费密与遂宁吕潜、达川唐甄合称“清初蜀中三杰”。

主要成就

  在学术上,费密以汉儒为宗,力倡实学,反对宋儒空虚疏狂的积习,对其抹煞汉唐诸儒的功绩表示异议。费密肯定汉唐诸儒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对宋明理学的“道统论”进行深刻的批判,在开创清代学风上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在清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费密学识渊博,诗文亦颇有建树。他继杨升庵之后为中华和巴蜀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诗题材广泛,法度谨严,“以深厚为本,和平为调,以善寄托为妙,常戒雕巧快心之语”。清初蜀中谈诗者,首推费氏为大家。费密与遂宁吕潜、达川唐甄合称“清初蜀中三杰”。费密的诗现存55首,大多抒写亲身经历,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文笔清新,朴实自然。他的《朝天峡》一诗深受当时著名学者兼诗人王士祯的赞赏,称其中|“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两句为“十字堪千古”。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所圈阅唐、宋、明朝人歌咏四川的一些诗词中,就有费密的《朝天峡》。费密之子锡琮、锡璜也都以诗文著名于世,锡琮有诗集《白鹤楼稿》,锡璜有《掣鲸堂诗集》和《贯道堂文集》。

  费密生逢战乱,长期寓居江南,不能回归故乡,曾请著名画家石涛绘《繁川春远图》寄托乡思。故乡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先贤。清道光八年(1828),新繁知县马裕霖在新繁城南建费公祠,1922年,新繁知事刘咸煊将费公祠移建于东湖,扩大规模,更名“四费祠”,以纪念费氏四代六位乡贤。

费密相关作品

成均卒业竟三冬,回首家乡归兴浓。驿路逢春梅几树,客窗谈别酒千钟。

霜横古道嘶疲马,月满空山听曙钟。才识如君应不负,早携书剑觐重瞳。

花到浓时自有香,未逢真赏亦堪伤。

今朝渗鼻浑如许,岂是兹花返故常。

淡霭笼青琐,轻寒薄翠绡。有人憔翠带宽腰。又见东风、不忍见柔条。

闷酒尊难寻,亲香篆易销。夜来溪雪已平桥。溪上梅魂凭仗、一相招。

灯前忍见啼红面。别酒频斟劝。愁蛾敛翠不胜情。报道看看天色、待平明。

殷勤重把阳关唱。休要教人望。出门犹自尚叮咛。厮养频催恰好、趁凉行。

苍龙夭矫停今雨。正不待、云吞雾吐。绝笑大夫松,今古闲言语。

清光冷艳侵人处。漏月影、婆娑自舞。拟作岁寒人,此愿天应许。

两鹁鸪,朝朝暮暮啼不休。

天阴妇弃去,雨止还相求。

刺桐花开春昼长,粉蝶双飞过短墙。万汇喧嚣谁张主,布谷催耕春正忙。

黄鹂啼散暮天碧,白鸟点破春山苍。三春可景好人意,安得长绳系太阳。

鼋鼎功名染指来,胡园山水亦悠哉。

可人最是猥园菊,不待秋风也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