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诸子喻山水。。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戊申燕九日。明代。吴宽。 京师胜日称燕九,少年尽向城西走。白云观前作大会,射箭击毬人马吼。古祠北与学宫依,箫鼓不来牲醴稀。如何义士文履善,不及道人丘处机。
李宫人琵琶引。元代。揭傒斯。 茫茫青冢春风里,岁岁春风吹不起。传得琵琶马上声,古今只有王与李。李氏昔在至元中,少小辞家来入宫。一见世皇称艺绝,珠歌翠舞忽如空。君王岂为红颜惜,自是众人弹不得。玉觞为举乐乍停,一曲便觉千金直。广寒殿里月流辉,太液池头花发时。旧曲半存犹解谱,新声万变总相宜。三十六年如一日,长得君王赐颜色。形容渐改病相寻,独抱琵琶空叹息。兴圣宫中爱更深,承恩始得遂归心。时时尚被宫中召,强理琵琶弦上音。琵琶转调声转涩,堂上慈亲还伫立。回看旧赐满床头,落花飞絮春风急。
寄考功王员外。唐代。司空图。 喜闻三字耗,闲客是陪游。白鸟闲疏索,青山日滞留。琴如高韵称,诗愧逸才酬。更勉匡君志,论思在献谋。
题无锡杨氏壶中九老图为荫北少枢作。清代。夏孙桐。 竹林花萼尽英耆,入洛行窝又一时。各有声名传日下,相看杖履趁春期。老人南极占星聚,雅集西园入画宜。乡望家祯成国故,从来此会独标奇。
壶中天 喜女兄至自平洛。清代。谈印梅。 珊珊环佩,果伊人来也,惊疑才定。一自香车归去后,望断大雷芳信。尘榻空悬,金钱屡卜,倚楼灯前影。竹梢风过,打窗落叶成阵。回忆绮阁论心,弹棋击钵,茜幔搓肩并。雨散云飞刚一霎,往事从头休问。入梦寻诗,临流结屋,我欲偕君隐。楝花萍水,隔溪先买吟艇。
游金山。宋代。鲜于侁。 蓬莱三神山,横绝巨鳌背。鳌倾海水动,一峰失所在。飞来大江中,盘礴几千载。化为金山居,龙象错朱贝。夙昔爱山水,江湖不暂忘。君前或剖竹,匏击古维扬。隐然绝胜地,旦旦遥相望。不意二君子,招携一苇航。高蹑云梯,阔视皦溟涨。潮来隐天地,万里掷白浪。波清云汉净,澄流迷下上。更深月正中,山影杳无象。蛟龟四面穴,形势三洲壮。融结即难穷,丹青殊莫装。苏侯韵高远,邵子雅趋尚。奇观极无边,幽等端未放。浮生阅流水,清晨造方丈。毕景趣言归,侵星摇两桨。
松石轩。元代。饶介。 苍松郁郁石嵯峨,上下因依有女萝。虎魄凝流千岁少,羊群分跪一拳多。所须为地期相向,遂以名轩示不磨。宾客定如东阁盛,或来醉卧或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