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616-677年)字一民,号素轩,唐朝前期,河东人。父陈犊,字克耕,祖籍山西河东,隋朝将领陈果仁之子,驻守河南光州,隋朝末年说服陈果仁以五万精兵降唐,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功拜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封开国元勋济美嘉庆侯,原配卒,陈政为陈犊与魏敬之子,排行第三。陈政 唐朝前期河东人(今山西)。开辟漳州的将领之一,青年时随其父陈犊攻克临汾等郡,唐太宗任其为左郎将。
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闽中曾镇府年老乞休,又因泉(治今福 州)潮 州"蛮僚"啸乱,唐廷遣戎卫归德将军陈政更代,晋升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自丰州(今泉州)莆田县南下。此时,福 建多为狂锋獠之地,百事待兴。入漳伊始,受尽劳累病苦。陈政所率唐军来到柳营江畔(今江东)扎营,并打退少数民族武装,进军盘陀梁山之下。后来,少数民族首领组织更大规模的狙击,陈政以众寡不敌退守九龙山(今九龙岭),且耕且守。同时,奏请增兵,朝命以陈政之兄陈敏、陈敷带领五十八姓军校南下支持。明嘉靖福建《龙溪县志 地理》卷之三·祠祀一记载:“威惠庙。城北门外祀唐将军陈公元光,河东人,父政以诸卫将军戍闽出为岭南行军总管,平广寇,创漳州,以左郎将领州事,后战殁于阵,漳人至今思之。庙初建漳浦县,建炎四年始建今所,宋守章大任记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庙食于漳,历年数百祭皿未尝一日平也”。现存最早的光州固始县志——明嘉靖《固始县志》,以及后来的清乾隆《重修固始县志》却又只字不提陈元光及其先人。明嘉靖《龙溪县志》大量引用宋代资料,可靠性很高.在唐朝初期陈政陈元 光家族曾定居于丰州莆田县南部,今莆田市仙游县,当时仙游县还没设立,攻打漳 州时,陈政父子并非从北方长途率兵南下,而是直接在泉州及所属莆田县一带招募士兵南下作战,后来开创漳州。这样史实的记述,在宋代的仙溪志(今莆田市仙游县)中,有陈政与陈元 光在当地居住的史料。这一史料证明:陈政父子应为唐朝初期派驻泉州(包括莆田)的驻军首领,他们来自北方,因此,其部队的核心应为北方人。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当时泉州为今天的福州,唐武德五年(622),在旧南安县地置丰州,治所在今丰州镇,并析南安县置莆田县,丰州下领南安、莆田两县。不久丰州撤销,南安、莆田两县再隶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的南 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治南安县(福建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再废入泉州(今天的福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陈元 光入漳作战,且招且战,其部下应有不少当地土著。陈元 光与蛮僚的矛盾,应当看作是定居农业民众与游动不定的蛮僚之间的矛盾,唐代的漳 州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尚有不可计数的蛮僚生活于漳州山区。陈元 光率领定居农业人口与蛮僚为争夺漳 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定居农业民众控制了漳州沿海一带,而蛮僚控制了漳州的腹地。所以,对唐代漳 州的开发程度,不可估计过高。实际上,直到北宋时期,漳 州还是属于落后的地区。漳 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而其具有较大影响,则是在明代才有的。
公元670年(唐咸享元年),陈敏兄弟奉母魏箴与年仅十四岁的陈元 光同行,率府兵从光州固 始东行南下。至须江县(今浙江省江山市)地,陈敏、陈缚不幸相继病逝。陈政迎其母,葬二位兄长于汉兴(今福建浦城),领众军校入闽会合。陈政采纳军咨祭酒丁儒之策,瓦解柳营江西少数民族武装,教化西北山峒的黎民,围歼少数顽固之敌于蒲葵关下,打通了南进的道路,于是,进屯梁山外的云霄镇。在边事稍有安息时,便建宅于云霄火田村居住。他曾经渡云霄江,指着江水对父老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因改云霄江名为漳江,此即后来,以“漳”命州名的来由。
公元677年(唐仪凤二年)四月,陈政病故于军中,享年六十二岁。公元1150年(南宋绍兴二十年,追封陈政祚昌开佑侯。
罗浮高。唐代。陈政。 罗浮山高高,莫知其纪极。矗然以孤峙,去天才咫尺。云霞变态不可名,掩映长留万古青。势侔五岳通勾曲,四远相望如在目。潜蒸二气作甘霖,万物沾濡生意足。三千六百丈,四百十二峰。鸟飞尚不过,兽迹岂能穷。专奇擅胜夺神力,巧成妙设亏天工。我曾试一登,绝顶凌天风。彼沧溟之深若停潦,诸山俯视犹蚁封。罗浮山,镇兹东南何崔嵬。罗山止其所,浮山海上来。罗耶浮耶终莫辨,荒唐流说谁亲见。轩辕遗迹已成空,葛洪丹灶封苔藓。但见石楼隐隐势若仙,铁桥斗绝难夤缘。瀑布垂流三千仞,湖波直与海潮连。璇房七十二,玲珑曲折天然异。亚虎巡山不咥人,越鸡五距飞还止。罗浮之山足游娱,有林可樵溪可渔。羡君住近山之麓,襟带云霞水竹居。良田负郭课僮耕,既看东作又西成。得禾酿作酒如渑,颓然醉倒复还醒。推窗便对罗浮青,白云英英水泠泠。云英英以怡情,水泠泠以濯缨。随取而足,其谁与争。罗浮之山,钟灵孕秀,不在君身在君后。凤毛已见薄青云,事业终当媲古人。乡园南望九千里,为忆罗浮歌送君。
湖山春意图。唐代。陈政。 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咏怀二首 其一。唐代。陈政。 采芷向东皋,采兰向幽谷。采采结佩纕,辉辉莹金玉。佩之蹑云衢,迎风散芬馥。内顾空自怜,徘徊还蹢躅。
咏怀二首 其二。唐代。陈政。 我有盘龙镜,烱烱凝清光。亦有高阳剑,秋水淬锋铓。欲携赠知己,感慨意难忘。但恐岁月晚,抱此徒悲伤。
哀平南为司训郭君妻。唐代。陈政。 平南古封邑,山水天下奇。谁知水山间,访故有馀悲。结发事君子,燕婉及兹时。君领平南训,妾当从所之。嘉合谅不偶,偕老获奚疑。讵意方盛年,世途生崄巇。胡蓝哄豺虎,咆哮薄城池。鸳鸯忽惊散,仓皇各东西。孩提在中怀,呱呱益凄其。锋刃转陵胁,死生从此辞。白璧苟以污,虽生亦奚为。厉声叱凶暴,溅血沾裳衣。秋霜让凛溧,烈日同光辉。哀哉若女英,展也烈士规。圣朝重化理,激薄良在斯。纶綍出中禁,龙光贲天涯。一死安足惜,千载芳名垂。
将进酒。唐代。陈政。 将进酒,持劝君。百年光阴若流水,劝君满饮须十分。君不见石崇锦幛五十里,何如子夏衣悬鹑。岂论古人与今人,富贵贫贱同反真。名流青史信足贵,骨埋黄壤谁知闻。起舞待明月,高歌遏行云。劝君有酒且尽醉,无仆仆尔劳心身。
美女篇。唐代。陈政。 南州美女娇如花,天然艳质轻铅华。脩眉皓齿鬓学鸦,步摧压鬓金凤斜。琼瑶肌肤绝纤瑕,绣裙锦袂蒸云霞。腰悬双佩首六珈,吐词芬馥如春葩。移莲延伫当窗纱,碧天云门见姮娥。容仪窈窕信莫加,道傍观者生咨嗟。行人或过犹回车,媒氏通好何纷拿。玉帛不备当奈何,托身愿得良名家。鸾箫双吹成配嘉。主君中馈为调和,百年燕婉期无它。
朝阳鸣凤行。唐代。陈政。 君不见朔风吹云鲸海东,晓珠飞出扶桑红。山巅鸣凤声一振,百鸟喧啾皆下风。我闻凤凰产丹穴,火德之精和气钟。耸身五色炫文采,举翮万里摩苍穹。回翔周览始一集,积石下有黄河通。来仪舜韶协,鸣岐周业隆。方今圣人御神极,穷荒绝域皆来宗。复从千仞览德辉,瑞应四海歌时雍。琼枝自有琳琅实,食性岂与凡禽同。鸱枭逐逐谁所放,嚇以腐鼠何愚蒙。
题梅轩卷。唐代。陈政。 轩前梅花开几枝,远来速我梅轩诗。浩然穷死逋仙逝,落笔恐被梅花疑。梅花自是江南物,铁石肝肠冰雪质。罗浮别后今几年,梦里犹疑见颜色。何当樽酒造华轩,濡毫申牍心悠然。人间万卉何足数,坐对寒香诗百篇。
谢安东山图。唐代。陈政。 晋辙已东牛继马,名流谁复居林下。何事东山若不闻,握瑜高索当时价。佳游称意随所如,当筵夹座皆名姝。歌凝丝竹倚花听,诗琢琅玕行草书。济时元有经纶策,大壑蛟龙岂终蛰。四十馀年乐遁心,憣然一为苍生出。盐梅登鼎手自和,运屯其奈苍生何。镇安风俗任才略,呻吟稍变为讴歌。固知隐德寓声色,世俗寻常安可识。相待出处古皆然,莘渭依稀见遗迹。
友竹轩为东吴吕氏作。唐代。陈政。 幽人结交异凡俗,平生爱此潇湘绿。醉日移栽閒地遍,炎天坐倚清风足。岂同踏雪觅寒梅,不似休官为黄菊。天际期看彩凤下,溪清或见苍龙浴。我昔閒居大庾南,手执遗经向空谷。幽怀独与此君期,肯使春花乱吟目。风度年来久暌别,世情日见多翻覆。劲节不渝终比石,清标言念温如玉。知君有意结岁寒,嗟我无端动心曲。何当骑马造斯轩,更为狂歌继淇澳。
松轩为曾处士作。唐代。陈政。 傍山带流卜幽居,虬松偃蹇环轩除。人间六月暑气无,天风尽日鸣笙竽。幽人清姿此璠玙,朅来松间随所如。开轩时还读我书,水光山色满座隅。兴来歌诗聊自娱,意态蔼蔼春云舒。轩中景象何清虚,栖迟偃仰乐有馀。但恐当路闻清誉,日边有使来轺车。君当出应明时需,憣然就道无踌躇。
登楼歌。唐代。陈政。 爱兹楼兮朝登,忽阳春兮暮矣。望美人兮不来,渺澄江兮春水。兰桂发兮蔼芳姿,阒寥寥兮闻鸟啼。盼遥空兮雁北归,嗟美人兮来何时。
杂诗 其一。唐代。陈政。 忽闻春光回,将遍东南城。卧病方在床,无由起相迎。东风入帘幕,仿佛闻流莺。美人会相见,庶几道平生。病起忽二旬,春色殊已深。崇兰秀阶下,碧草交繁阴。旭日迟迟升,众芳同照临。援琴未成调,拂拭迟知音。
古风五首 其一。唐代。陈政。 昔贤秉高致,守道恒若斯。颜色似渥丹,学业无专师。晨夕不兼味,冬春一布衣。用世为霖雨,居山偕鹿麋。恬然以处世,不俗亦不羁。游心千载上,乐命更知几。安得与若人,遨游江之湄。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与高司谏书。宋代。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凤池桥成余长泰以诗贺次韵谢之。宋代。陈宓。 骖鸾翼翼袅清风,眼见云霄有路通。自是众贤欣出力,何如小己敢贪功。指挥须得千人敌,迟速都申一念中。已筑新堤平似掌,登桥人与此橘同。
感秋二首。宋代。宋庠。 岁事催人事,荣心伴客心。鸾骖收画扇,螳臂感瑶琴。夕露繁将滴,朝云薄亦阴。金貂寓直省,潘兴转难任。
和成士瑴海安道中见寄。宋代。吕本中。 成侯老更懒,处世一虚舟。暂脱尘埃梦,还寻江海秋。从来仙圣宅,不数凤麟洲。有意相随否,因公更一游。
悔抛蕙帐下岩阿,老鬓飘萧半□窝。涉世情怀今日薄,立朝勋业古人多。
静闻珠露零丹桂,清爱银湾漾白波。良夜赏心难寄远,定应同调制吴歌。
淮南潘子素持吴□唱酬诗一卷见示偶七夕久坐书怀次韵寄卷中诸友。元代。宋褧。 悔抛蕙帐下岩阿,老鬓飘萧半□窝。涉世情怀今日薄,立朝勋业古人多。静闻珠露零丹桂,清爱银湾漾白波。良夜赏心难寄远,定应同调制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