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顶 其八 禹城。 空城隐隐枕鸣条,大禹卑宫万国朝。九数契中非出洛,八年在外独乘橇。雨收残垒苔痕绿,烧过高台草色焦。君去明州经会稽,神祠走奠莫辞遥。
清明登瑶台。 百丈仙台与客游,和风吹面正轻柔。谁家修竹偏临水,何处垂杨不映楼。缓步偶逢佳处歇,放怀莫厌醉时讴。君看巫谷桥中水,断送年光日夜流。
题苏庄洞神观楼。 万叠青山百尺楼,倚栏空翠泼双眸。波澄碧簟铺沙际,霜重红绡剪树头。玉洞月明丹火冷,宝坛风细剑光流。平生作客多秋兴,便拟登临赋远游。
柏塔寺 其五 杨公祠。 中条山下古祠荒,祠下疏槐叶半黄。五载醉乡心兀兀,一封谏疏语琅琅。朝廷独立寸心赤,岭徼思归两鬓霜。此去却当书上考,五云飞出紫泥香。
瑶台顶 其四 碧流桥。 山下寒泉胜醴甘,板桥倒影静波涵。阑干春晓看鱼乐,踪迹霜晨见客贪。洗耳欣闻清漱玉,染衣偏爱翠揉蓝。劝君莫怆河梁别,拟泛星槎到斗南。
柏塔寺 其一。 嵓隈寺古极幽寻,石径人稀苔藓深。宝铎有声生晚籁,柏林无雨结秋阴。山猿抱子眠青竹,野鹿生麑下碧岑。君正妙年方树立,未甘习静便投簪。
望中条山怀道卿王先生。 雨洗烟岚千万岑,卜居真得古人心。黄金挥尽诗书富,白发从生道义深。出处须因时显晦,声名不逐世浮沉。几时听雨蓬窗底,樽酒论文细细斟。
过阳城祠。 荆棘丛深隐坏垣,半庭残甓草芊芊。馀生本拟成孤愤,直谏虽伸已五年。岭徼风烟惊鵩鸟,条山花木怨啼鹃。当初只合终佳遁,谩费昌黎论一篇。
柏塔寺 其二 正心堂。 昔人经制有规箴,名扁公堂作正心。方寸不欹天地位,气机才动鬼神临。无私自觉琴书乐,有止何劳簿领寻。分手属君崇此志,他年阶下有棠阴。
和冯大尹九日见寄二首 其一。 昔住吴山岁月深,归来聊复别儒林。喜逢佳节陪高宴,未向明时叹陆沉。官俸请教供色养,芳樽沽得称閒吟。太平无事双亲健,为表当年忠孝心。
送外孙苏敬。 流落风尘会合难,相逢老泪湿征衫。兵馀亲旧凭谁问,道远音书久不缄。函内仪容须默记,墓头断碣欲重劖。他年榜首青云客,拟向南宫问阿咸。
简茅津渡梁巡检二首 其二。 曾向吴山训子衿,岂期贫病苦相侵。一身卒岁无衣褐,十口逢灾罄橐金。载酒久无来问字,绝弦今已少知音。贤侯与我虽非旧,倾盖相知意更深。
瑶台顶 其一。 十二仙鬟接紫青,玉田日暖晓烟轻。风回鹤驾鸾声远,月湿鲸波兔影清。古殿秋阴雷雨黑,苍崖返照瀑泉明。恨无画手王摩诘,写作新图送客行。
九日登瑶台和李俨夫韵。 九日携朋上峻台,拟将笑口酒边开。天长落日摇林麓,野旷孤烟起草莱。身世飘零容易老,江山如此不常来。今朝幸忝龙山会,醉卧黄花绣作堆。
简茅津渡梁巡检二首 其一。 游宦天涯二十年,归来双鬓已皤然。逢人写帖常求米,送客裁诗不当钱。画虎不成惭我拙,登龙有幸喜君贤。金龟不惜知音费,也向长安学醉眠。
环翠轩。 兹轩新创古城隈,地僻幽寻客到稀。风引浮岚来几席,鸟拖空翠入檐扉。长杨拔地青千尺,叠嶂当轩玉四围。单父政平民讼息,时来徙倚弄金徽。
箕山落照。 行尽箕山第几重,乱峰高下夕阳红。泥涂轩冕夔龙上,土木形骸鹿豕中。洗耳溪头馀晚濑,弃瓢岩畔有寒松。自从避让归何处,一入霞烟更不逢。
戊寅大赦。 杂遝欢声遍九垓,金鸡衔赦下天街。鼎湖已堕乘云去,宝座初登禁网开。万姓共朝龙虎地,五云常绕凤凰台。小臣何幸沾恩泽,作颂应惭是菲才。
中留道中。 秋风烂漫熟禾黍,夹路垂垂枣尽红。长镰在腰来妇女,小篮负背走儿童。野菊开花清露湿,楼桑坠叶白烟笼。夕阳山下少人去,杖藜随意数飞鸿。
寄董仲伦四首 其一。 天地清空一点尘,此身聚散梦难真。闭门咸谷花争发,策杖王官草自春。荣辱尽抛身世了,行藏都入笑谈新。堂堂正道行将去,更莫回头别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