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宿(971—1000),字莘十,衢州(今浙江衢州开化县)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戌子科状元,时年仅18岁。程宿中状元后,曾权知某县簿尉,历任翰林编修、江西安抚使。咸平三年,益州兵变,死于任,谥“文熙”。
程宿(971~1000),字萃十,开化长虹乡北源村人。小时就读于该村西山的杨梅垅书院,自幼聪慧过人,过目成诵,且读书非常刻苦用功,无间寒暑,每至深夜。某年中秋,该地有吃糯米果的习俗。程宿因潜心书史,竟将一砚墨汁当成芝麻糖汁蘸吃完而不自知。据传又一年深冬,小程宿端坐案前认真夜读,谁料阵阵寒气逼来,从脚下直冷到全身,低头一看,才知炉中的炭火早已熄灭,于是急忙取下壁上的灯笼,直奔一里外的尼庵寻找火种。敲开庵门,当程宿说明来意后,老尼望着程宿,笑得喘不过气来。程宿见状不知所措,于是老尼姑笑指灯笼说:“汝手持之灯未熄,缘何舍近求远来讨火种”?程宿这才从满脑海的诗文中醒悟过来。自此,状元公“手提灯笼讨火种,墨汁当成芝麻糖”的故事就在当地传开,一直传至今天。
俗话说:“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宿的萤窗苦读,毕竟没有白废心血,宋·端拱元年(988)五月,年仅18岁的一介寒士,全凭自己渊博的学识一举高中状元。当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吕蒙正,将程宿的文章送交参知政事王沔看时,沔见而奇之,曰:“今之杜牧也!”然而,这个状元可来之不易。宋初沿袭唐制,试卷不糊名,行卷之风盛行。主考官欲赴贡院,台阁近臣则向主考官推荐自己所熟悉的举子之才艺,美其名曰“公荐”,其实是内定人选。据《续资治通鉴》卷十四《宋记》载:朝廷任命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白为主考官,第一次录取程宿以下28人诸科百人,有人就认为所取进士如此之少,定有人暗中弄鬼。因而,当黄榜一出,议论蜂起,有的人还敲登闻鼓,请求另外再举行考试。登闻鼓于宋初设立,目的是为了让百官士民能够击鼓上书言事、喊冤。太宗皇帝对举子们敲登闻鼓一事很重视,他也认为录取人数太少,一定有不少遗漏的人才,于是,下诏在崇政殿复试落第举子。这一次录取进士马国祥以及诸科七百人。可这一回仍有一名叫叶齐的士子不服程宿,击鼓告状,倡论主考官考试不公。太宗于是又下诏命右正言王世则等召下第进士及诸科在武成王庙再次复试。因厌恶叶齐的嚣张,考官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为赋题,合格者数百人。经复试,录取叶齐以下31人,诸科89人,并 赐及第。一次考试竟有三次反复,这在中国科举考试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三次科举合计820人,而再糊名殿试,宿又第一,故仍以程宿为状元。
据统计,两宋时期,浙江有状元24名,程宿乃其中之一。
程宿名登金榜后,遂除翰林编修,以殿中丞、直集贤院的身份参与编撰有关太子、亲皇、皇族等事迹。是时,契丹常派兵骚扰大宋北疆,边报频传。端拱二年(989),宋太宗赵匡义召见程宿,咨以时政得失。宿奏:“内政不绥,壮者若于金草,旄旎仍于饥馑。居之于民者,今保赤子。今陛下恩未有加,抚御未尽,其道故也”。程宿以对策称旨,即命摄理其事。中秋下诏提升为六州都抚,食邑五千户,负责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安抚。受命之后,亲赴辖地,对各家酋长导之以礼,示之以威,动之以情,继之以惠,深受该地民众和酋长的敬重。至道元年(995),程宿因父利涉年老多病,呈书圣上,请求回归故里探亲。朝廷派员代还。然,适逢吴楚多盗,即授其为江西安抚使,镇守江、浙之事。到任后,正图籍,平力役,抑豪强。勤政爱民,整肃吏治,自是盗熄。咸平三年(1000)8月,益州军变,虞侯王均作乱,朝廷下诏,命程宿同招讨使雷有终帅师讨伐,未及行而病死于任所,年仅三十岁。真宗为文挥泪叹曰:“宿卿名德可嘉,方倚重任,遽至是乎”。朝中士大夫莫不叹悼,赐谥“文熙”,再赠五百户,终其令名。明年(1001)二月,朔葬于白沙口驿路之旁。夫人祁门陈氏,年轻守节,抚育孤儿,与程克良妻陈氏立双节坊。南宋绍兴间,宿之裔孙程雅自白砂迁开化县城,为花园派始祖,并修建状元及第家庙。后因世更岁远,宿墓荒芜,白沙裔孙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九月,复新修筑。
程宿为官仅十有一年,一生勤政廉洁,爱民如子,励精图治,泽及川陕吴越,朝野闻其死耗,感叹:“苍不憖遗,擎天斯斯”,后人诗赞:“名魁天下,义动朝中。六州都事,两袖清风。才超杜牧,节拟梁鸿,编修职肇,招讨疴终”。
据《文献通考》卷三十《选举三》记载:“自端拱元年(988)试士罢,进士击鼓诉不公”,“淳化三年(992),是岁,赴考的举子达一万七千余人,由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知举,殿试始令糊名考校”,也就是说自端拱后,朝廷从中吸取教训,为防止考官徇私,宋太宗采纳太常博士陈靖的建议,先于殿试时,对试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实行密封,并由皇帝亲自主行殿试,第一者由皇帝钦点为状元。总之:科举考试,废除行卷,实施锁院、糊名、誉录制度乃从程宿状元后开始。
旅舍述怀。宋代。程宿。 北山之北寄柴扉,茅屋参差倚翠微。老罢那知还作客,春深无奈苦思归。淹留恐复荒三径,潦倒宁堪护六飞。乘鹤双凫成底事,不应容易裂荷衣。
中秋 其一。金朝。李俊民。 露下天街一气凉,月明不复被云妨。正当金帝行秋令,疑是银河洗夜光。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席间醉客忙归去,独共三人尽此觞。
短歌行。魏晋。曹丕。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倐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题曾无疑云巢。宋代。杨万里。 兰芷溪头子曾子,日饭兰花饭溪水。犹嫌尘土涴荷衣,移家龙山西复西。清晨芒屦上山觜,瞥见寸云石边起。忽追捉得絮一球,襟包袖里不放休。须臾奔腾触怀出,散满晴空那可收。云帅却与曾子戏,展为大幕褰为帔。独携曾子登云巢,其上无天下无地。忽闻阿香笑一呼,曾子惊顾巢亦无。归来作巢学云样,夜夜云来宿巢上。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二首。宋代。苏辙。 东夷従古慕中华,万里梯航今一家。夜静双星先渡海,风高八月自还槎。鱼龙定亦知忠信,象译何劳较齿牙。屈指归来应自笑,手持玉帛赐天涯。官是蓬莱海上仙,此行聊复看桑田。鲲移鹏徙秋帆健,潮阔天低晓日鲜。平地谁言无崄岨,仁人何处不安全。但将美酒盈船去,多作新诗异域传。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元代。马祖常。 返躬操耒耜,奉身寡帷幕。田居水舂硙,城宿霜鸣柝。凝尘尚沈冥,幽赏任飘泊。行歌鲜同欢,起舞真独作。啸咏气颇雄,攀跻力或弱。樛木植幢荫,丑石掀兽恶。心耻妇女仁,志薄游侠诺。校书扬雄官,入粟卜式爵。娱情惬禽弄,失意被蜂蠚。佩履侍殿陛,觚牍宴馆阁。佣童饲栈驹,贱婢占屋鹊。上书愿封禅,监祠议尝礿。红璎缀花房,碧刺罥丛薄。春旗天仗浮,秋驾星河涸。补衮子何能,怀禄我所怍。英名袭莲炬,贵籍谢鱼钥。造谒每赧然,循默譬沃若。壁蜗涎篆欹,穴蚁战垒却。组绣红缕连,罨画翠色著。卿云羃邑屋,瑞雪涂郛郭。群儒修麟经,诸将宣豹略。请剑斩楼兰,传檄喻邛笮。贾区紫贝粲,酒炉银瓮铄。泼剌鲙翻砧,郭索蟹就缚。水戏斗鱼龙,山蒐献熊玃。奇服燕姬姹,獠语滇童愕。东郊买斗鸡,西市卖驯鹤。宛宛绿项凤,濯濯红头雀。豪僧佛宗开,大巫鬼物托。迎祥有时和,驱厉无旱虐。漕粟大庾盈,赋桔崇廥错。圈虎割肉喂,鞲鹰搏禽嚼。荔丹贡瓯闽,橘颗苞沔鄂。能赋皆邹枚,飞翰尽卢骆。未央曲罘罳,长杨市羽缴。閒棋遇笑仙,杂剧坐忘疟。佽飞头虎毛,刑官面瓜削。朝仪徵鲁生,庙献宾商恪。天池漾文波,海岛通潜壑。妇功春蚕溢,穑事秋田穫。器美镂桐梓,冶良铸钱镈。街樾布虚阴,观阙翔寥廓。治廷播训敕,清边禁剽掠。穷发炙驼蹄,句丽醢熊脚。诘奸锄大猾,恤隐发深瘼。灵圃白兽游,禁籞黄鹄落。时方追古治,事乃继畴昨。巢橧尚羊裘,荜门仍苇箔。周封表镇望,禹画首河洛。声名惜马缨,音律辨牛铎。郎署纡银艾,王邸施丹雘。辙浚千车驰,尘坌万马跃。碣石入渤澥,太行分岭崿。士女工鞶丝,王孙带河橐。清明日月悬,统正宇宙拓。分行下观风,立听上宣噩。服官绮纚属,虞衡鞟旁魄。腒■贩泽国,乳湩给沙漠。木禾神所食,石蜜刀乃斫。天枢夹杓垣,日畿络雄幕。鼎岂以金铸,山岂以铜凿。戴凭席重重,周舍言谔谔。锡宴属在镐,咸秩亟祠霍。造邦象邰室,立法简汉约。吾生类凫鹥,贱迹杂兔貉。囊书烂星芒,匣剑莹霜锷。雨耕稗频耨,月斸石或搏。寻真养三芝,求方问五药。传奇存山经,舆地指井络。悠悠秋剪菘,晏晏春食藿。亲欢戏假面,客至乐吹籥。恃才颇优游,使酒渐谐谑。山深木敷荣,野迥鹤寂寞。担簦踏槐黄,叠袂联棣萼。移官居旂常,职领专錞鑮。遮尘帽顶席,随俗屋盖蒻。俸钱具菹醢,饮馂尝膋臄。孤危众易倾,独立古难卓。徒跣防毒蛇,空拳困狂㹱。出弊季子裘,入舍居士屩。海运知化鹍,泥蟠见屈蠖。门高誉荀龙,才逸荐祢鹗。逍遥投壶歌,慷慨掷骰噱。有兴即骑行,无疑岂龟灼。俎豆观揖让,宾介谓献酢。风棂李涵冰,日幌樱裛酪。邻饥马通爨,市醉羊屠醵。耘德钐砺刃,称艺弩引彍。任情受世疵,肆志探古博。奏赋始中程,谏猎终失度。不念嫠恤纬,已谓童舞勺。寝兴避弹射,周折准规彟。襆被丘中琴,扬舲池上酌。桐孙迸空枝,竹稚穿石箨。南翁日种漆,北地日产柞。蓄厚用不踬,材众工岂格。甘泉祠犹清,西河居乃索。菁莪采衢谣,湛露兴徒咢。帝仁载大舆,臣诗埒微爝。史官详纂记,储以掩瓮粕。
贺吴兴郡王生日四绝。宋代。王炎。 德声不减汉东平,玉鉴冰壶表里清。休问南山山色翠,淡然无欲自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