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二首。宋代。陈梦良。 一跻尼父更谁登,扶日扪参紫翠层。四海儿孙向罗立,万方稚子走香灯。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长啸一声空八表,恍疑鹏背坐来曾。
清心镜 赠京兆周七官。金朝。马钰。 周官人,家豪富。长安通检,最为上户。十年间、兴放心何如,无札锥去处。叹利名,不坚固。使我灰心,转生开悟。行大道、一志无移,
泛舟黄桥归庐山。宋代。白玉蟾。 清风为我送归船,数粒青松起薄烟。帆影惊飞秋水雁,橹声搅断夕阳蝉。几人家在溪头岸,一片云生水底天。满眼良朋无好酒,此心已挂九江边。
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唐代。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或曰秋何思以厝五节而结是亭也又成五绝 其二。明代。郭之奇。 未必京泉遂可深,颇因空色自搜寻。迎风小燕多端舞,吊月寒虫几处吟。
参观新会博物馆藏陈白沙手卷。清代。朱庸斋。 辟恶芸香护宝藏,重开一卷字生香。山茅健笔今传世,遍写豪情向艳阳。
惜红衣 再题冬树画梅,用石帚韵。近现代。周岸登。 桂管彫年,梅边送日,嫩寒犹力。燕寝凝香,南枝破愁碧。生绡澹染,聊自写、清寒仙客。疏寂。冬树远怀,托栖霞游息。青萝古陌。茶爨桃薪,泥香怨红藉。魂归路远瘴国。郁江北。貌出几枝冰雪,留证劫灰经历。向茜纱橱畔,争识故人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