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适

杨适,字安道,慈溪(今属余姚大隐)人,人称“大隐先生”,宋代学者、教育家,庆历五先生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隐居大隐山,以县学教师为业,为人淳厚忠介,议论持平。行义闻名乡里,人称大隐先生,自署慈川逸民。宋庆历年间(1041—1048),明州太守荐为遗逸,不就。嘉祐六年(1061年),以荐授将仕郎,又试太学助教,皆不赴。与楼郁、杜醇、王致、王说聚鄞县妙音书院,立孔子像,讲贯经史,学者尊为宗主,开四明讲学风气。其后5人又各创书院,收聚生徒,历30余年,弟子甚众,世称庆历五先生。

  明律历,晓兵法,隐居于大隐山,人称大隐先生。为人淳厚忠介,议论持平,以行义闻于乡里。以文学行义闻于乡里,人皆不敢道其姓名,以先生目之。嘉祐六年(1061)以荐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不赴。享年七十六。熙宁二年(1069)以前卒。事迹参《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宋史翼》卷三六。《全宋词》据《宝庆四明志》录存其词1首。

  当年范仲淹任越郡太守时,欲见焉。杨适到了其府上时仍不有所求。邂后,又与另一著名词人林逋、同郡王致等交为挚友;在钱塘太守钱公辅等人的推荐之下,仁宗时诏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职。仍不受,辞而归山林焉。去世时县令特命以“大隐先生”号之。

尖头奴有五兄弟,十八公生四客卿。

过我书斋无一事,似应终日待陶泓。

冷冷疏疏雪里春,不轻吹笛付伶伦。

出墙幽独窥邻女,临水横斜览镜人。

清议岂徒光四户,直声应已到三韩。

黄门有手能批敕,太学无人为举幡。

渡桥已看银河冻,上马争如玉凤飞。

莫说兔园延赋客,不须鹤氅作仙衣。

诗见赵鼎臣二。

怨草迷南浦,愁花傍短亭。有情歌酒莫催行。看取无情花草、也关情。
旧日临岐曲,而今忍泪听。淮山何在暮云凝。待倩春风吹梦、过江城。

南山明。北山明。中有长亭号丈亭。沙边供送迎。
东江清。西江清。海上潮来两岸平。行人分棹行。

杨适相关作品

石梁横卧清溪曲,波光上下风吹绿。

海东推上月轮来,鳞龙闪闪浮寒玉。

养子续佛寿,非为养色身。

捧打石师子,只要实头人。

郁郁松阴外,深深一闭关。暂游二万里,小住两三间。

云懒随龙卧,风微任鸟还。墙头山自好,何必诩神山。

圣代恩波洽,明时礼乐兴。万方无战伐,多士尽飞腾。

科第开贤路,芗溪得县丞。疲氓沾德泽,猾吏慑威棱。

金家兄弟早空群,倚马便作万言文。玉树辉辉照前后,弱冠英名在人口。

黉舍同游愧我先,相见每称吾小友。曾遌而翁好避諠,隐身西郭如乡村。

从来悟道不由书,觌面相呈已有馀。麈尾花飞终不近,濠梁古鬼解揶揄。

居士身心如槁木,旅馆孤眠体生粟。

谁能相思琢白玉,服药千朝偿一宿。

客问主人今暇否,主人心与水云閒。庭空吏散文书静,茗椀熏炉上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