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寻三窟,传家只一经。
呼儿亲料理,开卷熟叮咛。
我已头居白,谁堪芥拾青。
颇怀兰与玉,长忆谢家庭。
训子。唐代。袁说友。 投老寻三窟,传家只一经。呼儿亲料理,开卷熟叮咛。我已头居白,谁堪芥拾青。颇怀兰与玉,长忆谢家庭。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华胥引。近现代。陈匪石。 流年波逝,空谷音希,暗尘帘幕。败叶敲窗,惊飙撼枕催梦觉。独拥瑶瑟高堂,对满床弦索。斜月多情,替人留影阑角。双燕无归,信梁间、定巢非昨。小炉残晕,依然云轻雾薄。转眼蓬山迢递,问素书谁托。痴语宫沟,断红犹恋芳约。
龙游徐偃王庙。清代。宫鸿历。 拘儒谈往事,百鸟同一咮。尽信则无书,故牒何足究。穆满方耄荒,四海茕在疚。累囚盈犴狴,飞龙跃天厩。当时徐偃王,坎阱引手救。诸侯尽东来,玉帛已辐辏。德化亦既阐,大业偶不就。后儒肆刻论,竟遗万年臭。昔人更有说,要足订差谬。殷扈以义亡,徐偃以仁覆。此论吾所凭,名实正相副。周宣詟淮夷,自将耀戈胄。当时岂乏材,不敢任指嗾。可知徐方民,历久不忘旧。功罪三古前,是非千䙫后。聃、董异见闻,竹册有遗漏。子长生未晚,文献有所授。世家编田齐,犹有宰我陋。何况今之人,毁誉迭相构。
挽宋泉倅。宋代。刘克庄。 连墙终岁少相过,时听书声警睡魔。懒续胶弦欢意薄,虽分风月皱眉多。廉如玉雪谁知者,仕止牙绯奈命何。昨送华轩今哭墓,伤心相挽不成歌。
清平乐。宋代。贺铸。 阴晴未定。薄日烘云影。临水牛门花一径。尽日鸟啼人静。厌厌几许春情。可怜老去兰成。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
赠别夹谷公二首 其二。元代。赵孟頫。 青青蕙兰花,含英在中林。春风不披拂,胡能见幽心。相去千里馀,会合大江南。促席谈自古,知我一何深。此别虽非远,怀思渺难任。公其爱体素,尚无金玉音。
湖上晚归。宋代。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良月二十一日郡庠置酒炉亭劳余出山且取子美。宋代。陈著。 四座同寮贤,一和长官契。乐极忘主宾,论到贯粗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