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频游处,重经步为迟。过门非旧主,传世只遗诗。
恍惚仙山约,悲凉国士知。孤寒犹故我,忍泪立多时。
过船山师故居。唐代。崔旭。 此是频游处,重经步为迟。过门非旧主,传世只遗诗。恍惚仙山约,悲凉国士知。孤寒犹故我,忍泪立多时。
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清代直隶天津府庆云县(今山东省庆云县)人。道光六年(1826),崔旭出任山西省蒲县知县,后兼理大宁县事,政声卓著,深受乡民爱戴。道光十三年(1833),因病引退归里,潜心著述,作品有《念堂诗话》四卷、《念堂诗草》一卷、《津门百咏》、《津门杂记》,选辑《沧州诗抄》、《庆云诗抄》,编纂《庆云县志》、《庆云崔氏族谱》等。崔旭与梅成栋、姚元之皆出自乾嘉著名诗人张问陶(号船山)门下,合称“张门三才子”。 ...
崔旭。 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清代直隶天津府庆云县(今山东省庆云县)人。道光六年(1826),崔旭出任山西省蒲县知县,后兼理大宁县事,政声卓著,深受乡民爱戴。道光十三年(1833),因病引退归里,潜心著述,作品有《念堂诗话》四卷、《念堂诗草》一卷、《津门百咏》、《津门杂记》,选辑《沧州诗抄》、《庆云诗抄》,编纂《庆云县志》、《庆云崔氏族谱》等。崔旭与梅成栋、姚元之皆出自乾嘉著名诗人张问陶(号船山)门下,合称“张门三才子”。
马秀才草书歌(大理马正之二)。唐代。权德舆。 伯英草圣称绝伦,后来学者无其人。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艳彩芳姿相点缀,水映荷花风转蕙。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
入直。宋代。刘奉世。 玉烛含辉望处遐,禁钟动后起雌鸦。天高秘省云偏重,地迥琼林月半斜。三古文章留大史,百年事业照东华。时挥子墨随班马,芝检初分宰相麻。
寄孟进士。唐代。谭用之。 依旧池边草色芳,故人何处忆山阳。书回科斗江帆暮,曲罢驺虞海树苍。吟望晓烟思桂渚,醉依残月梦馀杭。别来南国知谁在,空对襜褕一断肠。
鹧鸪天(王婉)。宋代。赵彦端。 未有年光好破瓜。绿珠娇小翠鬟丫。清肌莹骨能香玉,艳质英姿解语花。钗插凤,鬓堆鸦。舞腰春柳受风斜。有时马上人争看,擘破红窗新绛纱。
答适庵李先生韵。元代。朱希晦。 价高由少室,望重自元纮。奕世遗簪笏,清时识鉴衡。文章尊贾董,智勇贱黥彭。圭璧含馀润,埙篪协正声。岳分嵩峻极,源出渭流清。宾馆怜巢幕,侯门耻餍鲭。平生敦夙好,俊逸蔼芳声。律已纲常正,填心道义精。鹑悬衣可结,毫健笔能耕。诗垒时坚壁,词场夜斫营。别来常慕蔺,何日遂班荆。紫气宁临顾,函关枉候侦。风姿劳我梦,月旦与谁评。柏厉凌霜操,葵倾向日诚。朝廷严战伐,川泽困渔征。群竖凶犹活,诸公愤不平。器攲因满覆,弨弛在排檠。漕待木牛运,功须汗马成。轮云知变态,金石见交情。烟瘴连淮海,风尘隔蓟城。行当洗兵甲,且复酌杯铛。击壤欢农父,传书走价伻。山林聊自逸,猿鸟不须惊。凤阙瞻佳士,鸡窗忆旧盟。蓬蒿栖仲蔚,松菊媚渊明。琴调朝飞雉,笙歌午啭莺。乾坤万里在,寒暑四时更。愁发长千丈,吟髭白数茎。穷居仍野处,坎止任流行。相去如吴越,思君太瘦生。
一枝春 流求笔。清代。龚翔麟。 瘦管黄芦,镂青花、持比枣心输巧。虚尖最渺,一线爪痕分帽。睛窗入手,念辛苦、张骞携到。合付与、屏背珠娘,晓镜画眉真好。鼠须有时慵扫。向梳边瞥见,喻麋重饱。灯障小帜,垂露悬针多少。香奁玉笥,算从此、更添吟草。乘馀兴、砑幅蛮笺,细描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