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薄处ㄔ胧日,白鸟明边隐约山。妆楼倚遍泪空弹,凝望眼,君去几时还?
沈腰易瘦衣宽褪,潘鬓新皤镜怕看。月明千里报平安,音信悭,归梦绕巫山。
【中吕】阳春曲 浮云薄处ㄔ。唐代。杨朝英。 浮云薄处ㄔ胧日,白鸟明边隐约山。妆楼倚遍泪空弹,凝望眼,君去几时还?沈腰易瘦衣宽褪,潘鬓新皤镜怕看。月明千里报平安,音信悭,归梦绕巫山。
元代文学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未详,《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皆失载。青城(青城县有二,一在今山东,一在今四川,论者多以为杨朝英是)人。曾任郡守、郎中,后归隐。他最重要的贡献是选录元人散曲,辑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二集,人称“杨氏二选”。选辑认真,搜罗甚富,元人散曲多赖以传世,“二选”是研究元代散曲的重要资料。同时他也是一位散曲作家,作品存小令约27首,见于“二选”中。 ...
杨朝英。 元代文学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未详,《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皆失载。青城(青城县有二,一在今山东,一在今四川,论者多以为杨朝英是)人。曾任郡守、郎中,后归隐。他最重要的贡献是选录元人散曲,辑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二集,人称“杨氏二选”。选辑认真,搜罗甚富,元人散曲多赖以传世,“二选”是研究元代散曲的重要资料。同时他也是一位散曲作家,作品存小令约27首,见于“二选”中。
十三日归天光云影堂。宋代。张埴。 因缘十日坐无哗,吹尽蒲香更结跏。几上玉鸲犹刮目,阶前金凤已衔花。且将柳浪还摩诘,莫去麻丘说子嗟。满袂木阴清似水,时看跳处是虾蟆。
石仓抄其乡沈旬华处士所作先司马及家文忠张文烈诸传见示再次前韵以谢其意。清代。陈恭尹。 先传劳抄示,他年史所关。文虽传处士,藏且在名山。笔足参三立,人堪并两间。无能酬厚意,珠泪赠君还。
送刘元发归鄱阳次其韵。宋代。王之道。 杖藜千里访茅茨,来赴当年一笑期。白发我徒悲老大,青山君尚记艰危。夜听高论因忘寐,昼味新诗可疗饥。冬日迎长殊可爱,何妨去国少迟迟。
碧纱六扇,记铜环春昼。人在高楼倚双袖,正试灯风细,月子初圆,相逢处,好在上元时候。
银河原不隔咫尺,红墙赢得,书生暗回首。众里最关心,一注横波,算值得明珠论斗。
洞仙歌 姚眉史红楼相望图。清代。赵庆熹。 碧纱六扇,记铜环春昼。人在高楼倚双袖,正试灯风细,月子初圆,相逢处,好在上元时候。银河原不隔咫尺,红墙赢得,书生暗回首。众里最关心,一注横波,算值得明珠论斗。便卖酒临邛也风流,还未识,当垆卿卿肯否。
高盖名山院二首 其一。宋代。施常。 白云来去自闲闲,锁勒千山与万山。仙客已归霄汉去,虚堂流水漫潺潺。
冬日山居。明代。曾曰唯。 山居不思家,家居山在念。去之秋涉冬,自然看一变。衰柳如燥发,冬荷掀败扇。霜橘罥娟筱,青隐朱颜倩。山菊当花时,欲开不肯先。迟迟殿霜英,寒篱意高狷。严气汰丰条,劲风搜梅箭。心知花未开,绕树日百遍。众木次第疏,林外山渐见。散步草堂前,日日开生面。樵馀寒木乔,暮鸟认巢便。冬月胜秋月,习于山者辨。长病荒酒杯,畏寒远笔砚。添炉撷松子,霜夕鬨茗战。
重居夜坐怀苏伯达昆仲。宋代。释道潜。 狂风吹林声怒号,隔垣汹汹如秋涛。夜阑稍觉群动息,星斗挂檐霜月高。东邻书生勤且劳,粲然文采真凤毛。遥想下帷应未寝,短檠相对课离骚。
寄题陈氏峥庐 其一。清代。黄遵宪。 前者主人翁,我曾侍杖履。后者继主人,雁行我兄弟。滔滔大江流,前水复后水。一息不停留,百川互输委。翁昔笑倚栏,早识生灭理。蓬蓬马鬣高,万古藏于是。一官甫归来,乃无托足地。生当大乱时,忠贤或祈死。人至以死祈,世事可知矣!嗟嗟我华种,受生即患始。尽是无父人,呼天失怙恃。弱肉供强食,谁能保没齿?翁今顺化去,万事责可已。呼龙下大荒,倘作神游戏。屋后《瘗鹤铭》,是翁记默示。价前红杜鹃,是子所染泪。鹤冢鹃巢间,乃我寄题字。揣翁垂爱心,万一肯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