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寒沙广,苍然远山暮。何处罟师归,自识门前树。
披图忆所历,仿佛松滋渡。
题云山图八首 其四。唐代。张羽。 潮落寒沙广,苍然远山暮。何处罟师归,自识门前树。披图忆所历,仿佛松滋渡。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
张羽。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闻郭诚思解化。宋代。张方平。 溪堂月榭几分杯,暂住三峰约便回。斋榻忽留青竹去,庭除不待玉棺来。人间如幻宁同恨,天上修文亦用才。碧秀烟云无限好,此生勿复望崔嵬。
庐山。元代。邓雅。 五老擎天压厚坤,江南惟有此山尊。千岩楼阁多仙佛,四面峰蛮似子孙。飞瀑恍疑银汉落,悬崖时有白云屯。何当独跨山头鹤,万里飘飘朝帝阍。
舟行感怀。宋代。张咏。 风帆江上往来频,渔叟应多笑此身。自愧无才酬圣泽,已甘行乐负青春。疲羸未复空忘味,纲绪难条欲问津。更拟倾杯祝天地,世间不用长奸人。
送入我门来。清代。樊增祥。 杨柳轻韩,桃花笑楚,梁家好女来归。典午及今,重见下瑶台。玉壶一幅春风画,判十斛明珠对换回。绣屏侧不用,轻猜洛女,低唤崔徽。休说绮楼冰井,依稀玉箫再世,月满花开。总把霍家,玦诀换鞋谐。别摛金谷还魂记,定不减临川玉茗才。更唐装宋锦,为伊奁赠,送入门来。
筠州送赵判院归九江。宋代。徐照。 相逢今半月,夜雨厌同闻。远地长为客,还家极羡君。诗低劳尽写,茶美许重分。一马冲寒去,庐峰正雪云。
延生来谒因善篆画各赠一绝 其二。明代。杨巍。 受降城在黄河畔,东去山川接大宁。可恨何年陷沙漠,凭君图写上明庭。
望西山。宋代。严羽。 西山横翠新,中隐古仙真。笑取玉麈尾,揖兹丹霞人。云从石洞出,月落沧江频。予亦将高卧,藤萝挂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