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去地三千丈,缥缈真为云所居。却讶峰头多畎浍,宛然天半一村墟。
栴檀况有神宗笔,贝叶曾分御府书。僧老不知陵谷变,向人犹说旧皇舆。
上云居山。唐代。方文。 云居去地三千丈,缥缈真为云所居。却讶峰头多畎浍,宛然天半一村墟。栴檀况有神宗笔,贝叶曾分御府书。僧老不知陵谷变,向人犹说旧皇舆。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
方文。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送周尚书赴滑台。唐代。张祜。 楚谣襦袴整三年,喉舌新恩下九天。鼓角雄都分节钺,蛇龙旧国罢楼船。昆河已在兵钤内,堂柳空留鹤岭前。多病无由酬一顾,鄢陵千骑去翩翩。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 其三十五。明代。陈淳。 成汤之盘铭,新焉旦复旦。未闻作圣功,毫釐有间断。
珠江夜送啸桐之梧州 其二。清代。丘逢甲。 送人作郡鬼揶揄,同是当时旧酒徒。能唱尊前渭城曲,故应心计未全粗。
一翁亭歌。宋代。邹极。 一翁亭高半空住,老健身轻若平步。昔约隐者招不来,今日招魂返何处。亭压峻岭出茂林,百里山水如镜聚。俯窥井邑在涧底,凤台狮子沈烟雾。豁然气象心胸开,阴晴异景天际来。巧思难穷画工笔,冥搜不尽诗人才。春归谷暖花卉乱,士女游嬉情烂漫。暑风清快秋思多,玉树琼楼雪中看。时时独上凭危栏,为爱孤松不可攀。百年天畀作伴侣,偃蹇肯落尘凡间。有时携琴坐松下,竹径虽扫门常关。风吹清韵月散影,家僮不至那知还。有时为招三两客,对松置酒味松德。坏梁栋挠彼小材,大夫自是粗官职。醉来摩松鳞触手,污松以官亦何有。许由洗耳常不嗔,伯夷饿死吾无取。登亭自负只一翁,四海退者岂我同。多缘失志畏罪废,往往养誉要王公。我由兰署出持节,按道适至亲庭中。亟遭大变仅存息,无复有意图勋庸。遂沥丹诚叩天阙,乞得真馆栖玉隆。岁馀尚厌仕籍在,抽簪解组颜犹红。是非荣辱自此杜,生事无忧付农圃。种蔬植果鸡鱼肥,日具宾庖式歌舞。斯亭最后得景多,百年过半能几何。经营土木亦可止,尽取此生适而已。
次前韵。明代。刘竑。 古春迁谪地,每留贤者毂。风景渐为开,阳和变穷谷。花擅佳山水,悬河飞巉矗。最胜者崆峒,天遗评品目。迩来罗东川,梅月仝寄足。山灵识旷赏,镌崖破珠玉。我丘本邻峒,笑望徒心掬。古为西山梗,此山端染俗。此洞复何为,复托此山曲。宽衣通盗阻,不籍衷甲簇。固饶胸中兵,贤劳天所福。乃知由良人,匪一一廪禄。即戎国大事,庙算罔亵渎。行看武书馀,焚香一誓祝。
城上野步用辘轳体。宋代。杨万里。 寒劲无遗暖,晴行失老怀。叶飞枫骨立,萍尽沼奁开。路好仍回首,泥残敢放鞋。登临不须尽,留眼要重来。
赠送崔子向。唐代。严维。 旅食来江上,求名赴洛阳。新诗踪谢守,内学似支郎。行怯秦为客,心依越是乡。何人作知己,送尔泪浪浪。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涛颠倒元韵。)。宋代。苏轼。 平生无一女,谁复叹耳耳。滞留生此儿,足慰周南史。那知非真实,造物聊戏尔。烦恼初无根,恩爱为种子。烦公为假说,反复相指似。欲除苦海浪,先干爱河水。弃置一寸鳞,悠然笑侯喜。为公写余习,瓶罍一时耻。闻公少已悟,拄杖久倚床。笑我老而痴,负鼓欲求亡。庶几东门子,柱史安敢望。嗜毒戏猛兽,虑患先不详。囊破蛇已走,尚未省啮伤。妙哉两篇诗,洗我千结肠。黠蚕不作茧,未老辄自僵。永谢汤火厄,泠然超无方。